潘树森
本来想将本文取名为“西藏游记”或“西行记”,但这个有点傍大款(“西游记”)的嫌疑,还是老实点好,就用“琐记”。琐者,碎也。本文打算记的,都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个可能会专文另写),只是行程中的芝麻点,且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和主题上都互不关联,用“琐记”正合适。至于“藏”字,是必得要用的。
不求字字高大上,但求篇篇皆可乐。
1.用鞋子拯救无人机
我算得上无人机“老手”。我拥有无人机比较有年头了,故而自称老手。但无人机在我手里基本上是当做贡品,束之高阁。不但不练习,也不学习,不学无术(必须跟高考生说明白,这个成语我用错了),菜鸟一只。偶尔飞一飞,总胆战心惊:拍炸机,拍撞人,怕找不着北。虽然没撞过人,但炸机三次,丢机两次,找不着北几乎是如影随形,每次都发生:这个状态,“老手”二字就必须加引号了。
这次去西藏,无人机出了一小一大两个问题。小问题是,准备飞行时手机屏幕上出现提示,说手机无法和遥控器建立联系(大意)。无法联系,也就等于无法飞行。咋办?两者间的联系渠道不就是那根短短的数据线吗?我用手机充电线换下无人机原配数据线,一试,还真行了。虽是小问题,但毕竟是问题,作为一个菜鸟,能解决它,还是有点小窃喜,故记之。
再说大问题。去之前,电池就有点小鼓包,不过还能用,就没当回事。可到了西藏,小鼓包变成了大鼓包,电池舱容不下那个大鼓包。尽管带了三个电池,但三个都商量好了似的,全都腆着个肚子。我极其懊恼。西藏,天蓝地远山高水阔,所有的灵魂都是高冷的飘忽的,除了寺院、博物馆和民居内的锅碗瓢盏,如果没有无人机去探头探脑,就缺少了想象的张力与活力。
好在菜鸟不完全等于笨鸟。在将十个脚趾头上所有的脑细胞全都用上之后,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带了两双鞋子,破坏一双,另一双还可以继续履行驮我行走的使命。其中一双反正已经有些旧了,况且,我也不需要将鞋子的关键部位毁坏,比如鞋底,或鞋帮子。就算是将鞋子彻底毁了,也值得。一边是破鞋子,一边是无人机和只有无人机才能生产出来的诱人的美图,谁轻谁重,如我这般菜鸟也是清楚的。这法子,大概可以载入史册,让人笑喷的史册——用鞋子拯救无人机。不过我不想它成为独家秘笈,我可以分享给跟我有同样痛苦的并且十分需要的人,而且不收分享费,您只管笑纳。不过,还是但愿您用不上。
我将鞋带子拆下来,将电池和机身紧而又紧地困在一起,也就是将鼓包最充分地压扁,使电池卡扣不至于从机身卡槽内被鼓包膨出。
使用了这个办法,我的飞机才得以继续飞翔。不过,飞翔的时候,我还是十分担心:到了空中,而且飞远了,万一鞋带松了,或者鼓包更鼓了(在高海拔地区,这非常有可能),卡扣滑出了……我能到圣湖里,到冰川的罅隙中,到棕熊出没的地方去找残骸吗?那就只能抹着眼泪去祭奠它永恒了。为此,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本来就菜,这下,更菜了:心抖,手抖,操纵杆跟着抖,画面也跟着抖——抖音了。好在,无人机没栽跟斗。
但是,我提醒各位:不要学我,不要学我,不要学我。不要用鞋带子帮——不是舍不得一根鞋带子,而是什么带子都使不得。只要电池鼓包了,就必须立即更换,如果强行续用,极可能引发爆炸,包越大概率越高,尤其是不能挤压。我没被炸伤,多少有点侥幸,不可复制。

9月20日摄于佩枯措
补记:现在(25年10月24日上午)告诉大家一个我自己也没想到的结果。我16日从成都飞回深圳,同日,我的车和不必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无人机)一起交付汽车托运机构。前天,车到深圳,昨天检查物品,竟然发现电池鼓包无影无踪了。这说明,电池也会高反。我回深的最初两天,醉氧,肌肉酸痛,电池是不是也醉氧?它不说,我不知道。前两天正准备斥巨资[憨笑]购买新电池,幸好手慢。
(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