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四川最南端,竟藏着座会呼吸的宝藏小城——会理。这座2021年才从县升格为市的地方,像本被岁月尘封的活字典,翻开便是茶马古道的驼铃声与红军长征的足迹。
站在古城青石板上,抬眼便是明清风格的木构老宅,红灯笼在檐角摇晃,仿佛能撞见穿长衫的掌柜正掀开布帘。这里住着42万各族儿女,汉族占多数,却能听见傈僳族的山歌与回族的叫卖声在巷弄里交织。
最妙的是这里的气候,被横断山脉捧在手心的会理,夏天鲜少超过30℃,冬天也难跌破5℃。去年冬天来此小住,见着穿短袖晒太阳的本地人,裹着羽绒服的我举着烤红薯,活像从北极来的访客。
若说古城是活着的博物馆,那龙肘山便是大自然的调色盘。海拔3586米的山巅,春日有万亩杜鹃烧成紫色云霞,秋日则见云海在脚下翻涌成浪。去年五月登山,遇着位采药老人,他说这里的杜鹃能开出七种颜色,我举着相机追了半座山,果然拍到了渐变紫的花海。
仙人湖则是另一种静美。1.2平方公里的湖面被松林环抱,白鹭掠过水面时,惊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晨起散步常遇见打太极的老人,他们说这里的负氧离子能洗肺,我倒觉得连呼吸都带着松针的清香。
美食更是会理的隐藏关卡。鸡火丝饵块裹着鸡汤的醇厚,抓酥包子咬开是千层酥皮,熨斗粑外脆里糯像咬住一朵云。最绝的是稀豆粉,黄姜与豌豆熬出稠滑的金色,撒上花椒面,辣得人鼻尖冒汗却停不下勺。
当然不能不提会理石榴。相传唐朝时它就已是贡品,如今这里摘下的果子,颗颗都像红宝石嵌在绿云里。
去年带了两箱回城,朋友咬开竟问:"这石榴是不是会爆汁?"
比起西昌的热闹,会理像位养在深闺的姑娘。没有过度开发的商业街,物价亲民得让人感动。晨起在古城喝碗羊肉粉,午后去湖边看鹭鸟梳羽,傍晚坐在民宿露台等日落,这样的日子,连时光都放慢了脚步。
如果让你在会理选个地方定居,你会选古城里的老宅院,还是仙人湖畔的小木屋?或者……你更想先来尝尝哪种美食?(悄悄说:我投熨斗粑一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