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清晨,法国安纳西的湖畔还沾着露水,27岁的本杰明・安布罗和26岁的洛伊克・瓦索背着近30公斤的行囊踏上了征程。对这两个刚裸辞的年轻人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一场计划耗时一年半、全程约13000公里的徒步挑战——从阿尔卑斯山麓出发,最终要抵达遥远的中国上海。当2025年10月14日他们踩着磨破的第6双鞋站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时,脚下的路已串联起15个国家的风光,这场旅程早已超越了"挑战"本身,成为一场关于自我与世界的深度对话。
这场横跨欧亚的徒步计划,源于两个年轻人对"停滞人生"的勇敢突围。辞职前,本杰明在巴黎的市场营销公司做策划,每天淹没在客户提案与数据报表中;洛伊克则是金融行业的数据分析员,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隔绝了阳光,也困住了对生活的期待。两人的事业同时陷入瓶颈,重复的"朝九晚五加加班"节奏,让迷茫像薄雾般笼罩着未来。一次酒后的深夜长谈,本杰明翻出书架上尘封的丝绸之路画册,泛黄的地图上,从欧洲到中国的古道蜿蜒曲折。"不如用双脚去看看真实的中国",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彼此积压已久的渴望。"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度,我们对它的认知只停留在书本上,沿着丝路徒步正是最好的探索方式",洛伊克后来在社交平台的视频日志里这样写道。没有丝毫犹豫,两人当即拍板:裸辞,出发。
为这场旅程付出的准备,远比想象中繁琐且漫长。出发前三个月,他们陆续向公司递交辞呈,将全部精力投入前期筹备。路线规划耗费了整整两个月——从法国经阿尔卑斯山进入南欧,穿越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再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四国后入境中国,每一段路线都要反复核对安全系数、气候特点与签证政策,光纸质路线图就画了满满3个笔记本。签证申请更是一波三折,中亚五国的入境许可需逐一沟通,补充材料、等待审核的过程花了近一个月才全部办妥。最棘手的是资金问题:两人多年积蓄仅有1万欧元,只够覆盖预算的三分之一。他们不得不制作详细的旅行计划书,四处联系户外品牌寻求装备赞助,同时在社交平台更新筹备日常,记录从挑选冲锋衣到测试太阳能充电宝的细节,最终靠着百余位网友的小额众筹补足了缺口。应急药品、离线地图、耐磨徒步鞋......每一件装备都经过反复筛选测试,只为在未知旅途里多一份保障。
2024年9月7日的晨光中,安纳西的湖面泛着金光,两人背着行囊正式启程。这一路的艰辛,远超出发前的预估。翻越阿尔卑斯山时,突如其来的风雪让能见度骤降至不足5米,寒风像刀子般刮过脸颊,他们只能手拉手踩着齐膝的积雪缓慢前行,一天下来仅走了15公里,抵达山间民宿时,双脚早已冻得失去知觉,鞋子里结满了冰碴。穿越巴尔干半岛的陡峭山坡时,锋利的岩石将鞋底磨出大洞,他们用胶布层层缠绕临时修补,直到步行两天抵达下一个城镇,才换上第一双备用鞋。进入中亚草原后,烈日成了最大的敌人,正午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地面烫得无法落脚,他们每天要喝掉8升水,皮肤被晒得黝黑脱皮,却始终保持着日均25公里的行进节奏。
旅途中唯一的"例外",是穿越俄罗斯的500公里路程。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俄罗斯仅发放了三天有效期的过境签证,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徒步完成500公里绝无可能。权衡再三,两人最终无奈选择搭乘巴士,这也是全程唯一一段非徒步的行程。"这是计划外的妥协,但为了不中断整个旅程,我们必须接受",本杰明在视频日志里对着镜头解释,语气里满是遗憾却又透着坚定。
比起自然的考验,沿途陌生人的善意更让他们刻骨铭心。在土耳其停留的三个月里,当地人的热情如同地中海的阳光般炽热:小镇居民会主动拍着他们的肩膀用土耳其语打招呼,塞来刚烤好的馕和酸甜的石榴汁,硬拉着他们到家里喝薄荷茶休整;市集上的摊主得知他们的行程后,特意把路线标记在纸上,还附赠了防中暑的草药。靠着在土耳其学会的几句突厥语系方言,他们在中亚国家畅通无阻——哈萨克斯坦的牧民会为他们指明避开沙漠高温的近路,还分享了用骆驼奶解渴的秘诀;乌兹别克斯坦的民宿老板看到他们磨破的背包,连夜用粗线缝补加固。这些善意如同接力般,支撑着他们一路向东。而当2025年10月14日,他们从霍尔果斯口岸踏入中国新疆,看到边检人员友善的笑脸时,这份温暖变得愈发浓烈。
新疆的旅途,藏着太多跨越语言的感动。2025年10月1日恰逢中国国庆,两人从石河子出发,顶着秋日的阳光一口气徒步35公里抵达玛纳斯。在路边餐馆用餐时,墙上悬挂的丝绸之路地图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他们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向邻座女士比划着分享自己的旅程。当清晰的"你们很了不起"传入耳中时,所有的疲惫瞬间被成就感取代。临近中秋时,在距离乌鲁木齐不远的小镇上,当地警察在例行询问时得知他们预定的酒店条件简陋,竟自掏腰包为他们更换了更舒适的住处,第二天一早还特意准备了香甜的月饼和醇厚的阿萨酸奶当早餐。"月饼是甜的,酸奶很浓郁,就像家人准备的一样",洛伊克在视频里举起月饼,眼里满是感动,这个画面收获了数万网友的点赞。
语言从未成为沟通的阻碍,反而成了传递善意的桥梁。靠着手机翻译软件,他们能和当地人顺畅交流,如今更学会了用中文做自我介绍、讲述旅行目的。"每天要被问15到20次来自哪里,重复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本杰明笑着用中文说道,语气里满是自豪。在乌鲁木齐休整的两三天里,他们卸下沉重的行囊当起了普通游客:逛大巴扎时,商贩会热情地用"Bonjour"打招呼,还主动介绍丝巾的材质;品尝手抓饭时,老板得知他们的徒步经历,特意多加了一勺羊肉;遇到岔路,总会有路人停下脚步,用手势加翻译软件为他们指路,还细心标注出沿途的补给点。这座城市的烟火气,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更鲜活立体的认知。
如今,本杰明和洛伊克已在新疆停留数日,距离上海还有约5000公里路程,预计还需半年才能抵达终点。他们计划加快脚步,争取在冬天来临前离开新疆,继续向东穿越河西走廊、中原大地,最终抵达黄浦江畔。回望这一年零七天的旅程,穿破的6双鞋、磨出的厚茧、走过的15个国家、收获的无数善意,都让他们对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不仅是身体的旅行,更是内心的成长。我们学会了在困境中坚持,学会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也彻底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洛伊克在最新的视频里说道。
从法国安纳西的湖畔到中国新疆的戈壁,13000公里的征途才走过大半,但本杰明和洛伊克早已找到了出发时追寻的答案。他们用双脚证明,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从来不会被国界、语言与距离阻隔。新疆的温暖与包容,已成为这段丝路旅程中最动人的注脚,而属于他们的冒险史诗,还在继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