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城市报】
游客在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打卡拍照。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舞龙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近日,来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游玩的高中生何雯颖,被“我在诗词公园吹儒风”沉浸式活动吸引,在“书翰问答”环节挑战NPC的提问。闯关成功后,她捧着礼物感叹:“太好玩了,真幸运,学到了不少知识,好想在这条‘诗趣互动’的游戏路上一直走下去。”
这场让人直呼“意犹未尽”的文化体验,正是衢州市布局“儒学365玩法”的初期探索。今年,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进入最终冲刺阶段,衢州市锚定“让儒风真正在衢州古城浩荡起来”的愿景目标,紧扣人们对“深度体验、个性选择”的需求,构建起“三日线路、六事模块、五十邀单项”的三维产品体系,把儒风具象化为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玩法指南,有望进一步丰富文旅景区的内涵,激发消费潜力,有效拓展城市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外延。
儒风溯源
千年南孔文脉与古城空间
深度交融
近900年前,专属于衢州的儒风根脉便已扎下。南宋初年,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带领孔门精英,携“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吴道子所绘“先圣遗像”等传家宝,扈跸南迁,奉敕定居于当时远离战乱、景色秀丽的衢州,建孔氏南宗家庙。
大宗南渡带来了儒家的文化正统性和精神感召力,而衢州坐拥四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更是军事重镇和商贸枢纽。南宋时期,衢州书院林立,学者云集,思潮碰撞让儒风更开放创新。这一儒学南渐之势,有力推动了江南书院发展与重教兴学之风,自此衢州成为江南儒学文化中心,孕育延续出程朱理学、和合文化、阳明文化等一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远影响浙东、永嘉学派等,“东南阙里 南孔圣地”的美名由此而来。
自元朝孔洙让爵后,南宗后人秉持祖训,更加积极推动教育下移,赴浙闽赣苏等地担任学官与书院山长,深耕地方文教。明清时期,南孔文化在传承中持续发展,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其“崇学尚礼、务实守正”的特质也为浙商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底色。
孔氏南宗家庙历经数朝23次修缮,大成殿内康熙御书的“萬世師表”匾额依旧庄严肃穆,殿外5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冠如盖。南孔祭典既体现“今人祭孔”的特色,又遵循南宋典制,还走出家庙走向全民,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而今的南孔文化,更成为当代衢州活跃的文化基因和发展资源。衢州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为总揽,将儒家“仁爱、有礼”精神提炼为“八个一”有礼行动等市民规范,凝练出“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儒风深度融入衢州的方方面面,从一桌南孔宴、一场《南孔》音乐剧,到168个“有礼驿站”覆盖古城全域,提供免费充电等暖心服务,公交行业践行“微笑多一点、语气柔一点”等准则,乃至城市公共建设的细节、百年老店的匠心坚守等,既涵养城市文明风尚,更奠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质。
这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在衢州传承创新的儒学之风,正是“儒学365玩法”的精神根脉。而衢州市根植于此,以衢州古城景区为空间基底,涵盖孔庙、北门街与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严家淤岛及信安湖五大核心片区,对其进行深挖、解码、重构,并逐步转化为契合当代审美的新潮文旅产品。这一过程不仅是创5A级景区、丰富核心产品业态的筹备方向,更旨在将“儒风”落地为更清晰的体验游,为市民游客铺就一条沉浸式感知路径,让人们能真切触摸衢州儒学兼具正统底蕴与活态生机的独特魅力。
儒风体验
多层分级组合
提供个性化文化浸润体验
鼓声轻响,锣音清脆,只见那“独角怪”手持文昌笔凌空书写,左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右联“学海无涯苦作舟”,横批“持之以恒”展露出来……衢州古城景区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钟楼的实景互动演出《劝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游玩的孩子还体验了“开蒙礼”,“独角怪”为她戴上状元帽,在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痣”与“智”谐音,意为开启智慧,眼明心亮,为求学之人带来祝愿。该体验既关联了“儒学365玩法”六事模块中的“寻三怪”,也含有“五十邀单项”中儒风礼仪、打卡场景和演艺剧目的精彩。
本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传说中“衢州三怪”之一的“独角怪”,如今被转译化身为守护一方的“祥瑞之灵”,安居于北门街的“文运部”,为整条街守护灵感、才气。街上的打卡装置与故事场景,让人们在互动中收获满满的文化感悟和心灵触动。
“儒学365玩法”的精妙之处,正在于它致力于将厚重的文化转化为可供自由组合的体验单元。“3”条线路是现成的“省心方案”:选“儒生一日”,可浸享南孔文脉,体验儒家经典;选“宋潮一日”,可玩转宋韵市井,体验宋韵美学;选“偷闲一日”,可慢享古城闲趣,体验放空身心的惬意。
“6”事模块是“核心内容”:拜孔圣,溯源儒学信仰的精神内涵;登城楼,了解衢州古城的军事防御智慧与儒家“天下观”;穿七巷,在市井生活中体验儒学“教化于民”的鲜活印记;寻三怪,解锁民间传说现代转译中的文化意趣;吹儒风,浸润在诗词礼仪书卷气和儒学的活态传承中;尝鲜辣,感受衢州饮食文化中的儒学实践和生命力。
“50”个项目是“个性菜单”,涵盖“作品、打卡、地标、礼仪、演艺”五个类别,每类各有10项具体体验。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儒学365玩法”的设计思路是实现“线路可拆、模块可拼、项目任选”,让人们能根据兴趣、时间、预算按需选择,既可“浅尝辄止”,也能“进阶探索”,还可“深度沉浸”。这种“分层不设限、组合任君选”的设计,还聚焦“南孔味”和“年轻态”,覆盖“看、玩、学、吃、买”众多场景,让儒风体验随心而动、意蕴悠长。无论是匆匆观光的过客,还是潜心深究的学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收获独一无二的衢州儒风浸润。
儒风延续
以身份认同与情感记忆
铺垫文脉传承
“又集齐15个章了!”在水亭门游客咨询点,上海游客陈女士接过定制的衢州文创冰箱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的衢州古城“三日六事”集章打卡指南上,天王塔、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周宣灵王庙等印章错落排布。
“每一枚章都对应着一段我在衢州古城的独特体验。”陈女士说,“这指南设计精美,所以特意多集了两本,准备回去送给朋友,跟她们分享衢州的历史文化和美食美景。”
这看似简单的集章活动,实则是衢州“儒学365玩法”构思的一种转换。“为方便市民游客,我们在衢州古城景区的游客中心和五大片区的咨询点,都设立了盖章点和奖品兑换服务,活动自10月1日开启就颇受欢迎。”衢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陈琼表示,这本指南不仅是一本集章护照,也是文创信物兑换凭证,更是儒风体验的实物载体。游客在盖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南孔文化解码者”身份认证。
就像在柴家巷东南四贤祠的互动装置前,游客赵女士选择与现实主义实干家张栻“对话”,围绕“判断人才的首要标准”“最有效的修身途径”等问题作答后,便拥有了专属的电子角色卡片:秩序的洞察者。“我认同张栻‘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主张。这次对话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真的能找到共鸣,让我觉得自己和衢州因为这次体验产生了联结。”赵女士分享。
这些可带走的“文化信物”是玩法设计的重点方向,目标是让体验转化为“看得见、带得走的记忆”。除了打卡指南、文创冰箱贴、角色卡片外,还拟新增六艺实践证书、拜师礼结业证书等证书类以及手作类、文创类信物。当游客将这些信物带回家中珍藏、馈赠亲友,或在社交平台分享时,儒风体验的影响力也将随之扩散。当游客每次瞥见《论语》小册子时,便能想起在孔氏南宗家庙西侧的廊道里,和孩子一起在青石板上临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午后。
此外,玩法还计划通过“仪式感营造”,深化游客的情感联结。在衢州水亭门古城墙下,随着“诸君从五湖四海而来,实乃三衢之荣光,古城之盛事……请随本官一同入城”的浑厚嗓音响起,《鸣锣迎宾 待客之礼》的演绎开启。游客们跟随“官吏”步入古城,沉浸式体验“有朋自远方来”的儒家热忱。这仅仅是序章,一系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仪式在陆续推出,市民游客穿梭于环环相扣的叙事场景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并完成一个个富有仪式感的环节。如在祭孔大典上,人们身着正装或汉服,跟着行礼,观佾舞,听《大同颂》,于庄严氛围中生出对儒学的敬仰之心。
衢江如练,映照千年文脉;古城烟火,升腾盎然生机。儒风的去向,是超越旅程的持久回响。通过“身份、信物、仪式”的精心设计,衢州古城“儒学365玩法”让南孔儒风在当代人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记忆中得以延续和生长。(图片由衢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城市报记者 巩 静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