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剑河县以民族医药资源为核心,以旅游场景为载体,不断推动“旅医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民族医药融合景区,打造温泉特色体验
积极探索温泉景区康养中心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创新,促进“医·康·养”融合发展。2024年建立“院+企”合作,依托温泉康养中心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由县民族中医院、仰阿莎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第三方开展“温泉+康养+旅游”合作,增加县民族中医院温泉执业点,同时选派医护人员至康养中心开展中医康养中医药服务工作,利用县民族中医院院内制剂及经验方的优势,指导康养中心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康养基地。截止目前,县民族中医院共派遣15名工作人员到温泉合作点工作,服务共计300余人次,其中完成专业健康教育授课共计150余人次,提供推拿按摩服务共计59人,进行专业医疗咨询服务共计30余人次,到县民族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共计99人次。
二、产业链条初步构建,不断带动民生增收
初步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全产业链,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6.45万亩,其中钩藤13.59万亩、黄精0.61万亩、淫羊藿0.12万亩、其他品种2.13万亩,逐步形成以道地中药材钩藤、黄精种植为主、其他中药材种植为辅的产业格局;同时建成产业基地65个(含千亩基地3个),培育10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65家,直接带动42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在加工销售环节,医药制造业(含中医药)稳健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已有11家医药企业入驻园区,业务涵盖中药配方颗粒、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等多个细分领域,发展活力强劲。此外,剑河县氡硫温泉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开发了氡硫温泉药浴、氡硫温泉视力眼防护、氡硫温泉疼痛调理、苗药居家日用等系列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该县健康产业业态。
三、研发中药特色产品,丰富产业发展业态
剑河县民族医药康养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县民族中医院中药代茶饮品系列已研发8款茶饮,其中补气养血饮、清嗓润肺止咳茶等5款已向市场推广及售卖;院酒“抿延酒”已获得生产许可证,其碧玉和墨玉两个系列已量产;创新研发中药香囊、艾草锤、中药手串等文创产品,将中药材“驱蚊防疫”“养生保健”的实用功效与现代审美设计深度融合,既保留中医药核心价值,又赋予其文化装饰属性,不仅契合年轻群体审美需求,更彰显中医药特色产品的时尚活力。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成为旅游购物的不二选择。
四、人才培养传承文化,助力拓宽“旅医”尺度
依托黔东南州苗侗民族医药考核认定制度,该县累计考核通过38名民族医,并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截止目前,民族医诊所备案5家。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体验场所。民族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初显成效,县民族中医院在《2025年贵州省第三届“贵药膳”黔东南州选拔赛暨黔东南州首届“寻味黔东南・自然康膳食”民族药膳技能大赛》中,不仅斩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三等奖,其研发的药膳“玉盏菌鲜承凤露”获评黔东南州十大“康养药膳”,药饮“石斛淡竹清心饮”获评黔东南州十大“康养药饮”。通过文化传承与推广活动,提高了民族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体验民族医药,促进了旅游与民族医药的融合。
来源:贵州省剑河县卫生健康局 张棚 潘志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