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太原新建路改造竣工通车,诞生悬挂了首个崭新路标,以阜成门城楼加城西水系为元素,取材这条路的前身是太原府城西城墙,在填埋护城河后铺筑的主干道,彰显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
曾在修路期间挖出的阜成门瓮城地下砖墙,勾起人们对拆除阜成门的追忆,如今,虚幻消失的城楼当起新建路的路标。遗憾的是,幸运保存的西北城墙角楼遗址,以及屹立西城墙外的震水铁独角兽,作为新建路上年代最久的古老文物,受冷落未能登上路标实属遗憾。
明代太原府
阜成门
新建路改造定位打造文化景观大道,搜索在这里曾出现的历史古迹地标。
翻开明清太原地图,西城墙上有雄伟的4座城楼,分别是3层斗拱的阜成门和振武门、北端的西北角楼和南端的西南角楼,在护城河和汾河之间矗立3座公共建筑,每座城楼前各有一座河神庙,面向汾河铸造蹲坐有铁质镇水独角兽——獬豸。城楼之间有习武训练的旧教场,相别于后来被水淹被迫迁址的新教场。
另外,宋元时代的太原西城墙外,还曾有蓄水防洪工程——柳溪湿地,栽植万株柳树修筑楼台亭阁,是百姓休闲散步的大公园,是民谚“锦绣太原城”的起源地。
振武门
对新建路一带曾出现过的历史建筑地标,用哪个做路标最恰当?两座城楼早已拆除,唯独西北角楼遗存,保留着解放太原攻城战役的原貌,是市级保护文物太原旧城墙的组成部分。
而阜成门之所以上榜,是因为修路期间意外挖出了瓮城地下砖墙,修路完毕后也看不到了,准备在发现地附近规划阜成门公园。至于振武门,超拆除盖楼一点儿遗迹也没了。
西北角楼
不过,两座河神庙早已飞灰湮灭在历史尘埃中,但寓意吼退汾河洪水镇守城市安全的铁独角兽仍健在,铸有“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吉日造”,系时任“太原府通判的杜宸和阳曲知县”出资。
大兽昂首向汾河怒吼,张口、竖耳、独角、螺发,腹部身旁还有两只顽皮可爱的小兽,寓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用生铁泥范法分铸而成,展示出明代山西铁匠高超的雕塑铸造工艺。
镇水神兽
笔者认为,新建路采用不存在的阜成门做地标,看不到摸不着,让人捉摸不定难理解,即便以后复建城楼,也不能称之为历史遗迹。而明清西北角楼遗址的存在,还保留着解放攻城战场原貌,体现了太原城墙和红色革命的双重意义,是当今新建路最为古老、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历史建筑,登上路标毫无悬念。
这尊铁独角兽从明万历年间到解放前后,一直蹲坐在现在的新建路西侧,足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在3公里外的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内。
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出发,用吼退汾河洪水的镇水铁独角兽做路标,既能唤起新建路一带的历史功能地位,又彰显新建路的厚重文化积淀,底蕴不亚于一座城楼。新建路创作设计路标是好事,只可惜错过历史遗存留下遗憾,连西北角楼和镇水铁独角兽也会叫屈,“难道我比不上虚幻消失的城楼影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