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文旅商融合主场活动在位于蜀山区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拉开帷幕。政策礼包与市集烟火气在此交织,绘就了一幅文商旅深度融合、惠及于民的生动图景。
活动现场。
政策礼包立体送达
惠民网络精准高效
夜幕下的蜀山,细雨沥沥,却未能阻挡市民游客的热情,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内依旧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活动伊始,一系列诚意十足的惠民举措集中发布。超3000万元文旅消费券的发放计划,与具备“满减+积分”双重优惠的文旅金融联名卡同步推出,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通过“建行生活”线上平台及合肥5大街区线下网点同步派发,织就了一张立体化的惠民网络。数据显示,超三成现场游客直接使用了消费券,“真金白银”的补贴实现了从政策到消费的精准转化。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发布了安徽省首批“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其中,位于蜀山区的金大地东西街、万象城、天鹅湖万达、清溪小镇四家单位成功入选。“我们持续培育挖掘文旅资源,促进农商科文旅产业联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着力打造‘15分钟文化消费圈’。”蜀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规上文化企业超百家、营业收入达百亿元,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成果正加速显现。
数字化升级让惠民服务更高效。合肥文旅“智惠行”举措及“支付宝AI伴游”等智慧服务,推动文旅消费迈入数字化新阶段。“以前出门旅游要做很多攻略,现在有了AI伴游,景点介绍、路线规划一键搞定。”游客李梦雨说道。
创新驱动场景赋能
打造沉浸式消费新空间
“没想到在市集里能体验传统面塑技艺,还能让中医搭脉问诊,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穿梭于市集中,脸上洋溢着惊喜。主场活动与四大分会场隔空联动,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当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六大专区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沉浸式消费场景,让文化魅力与商业活力深度交融。
精彩的文艺演出轮番上演,引得现场观众热情高涨。
特色非遗区里,庐州绳记、面塑、茶果技艺等蜀山非遗项目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传承人手把手教学,让传统手艺在指尖焕发新生;中医体验区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师提供专业问诊服务,耳穴埋豆等中医技艺让游客感受中医魅力;品牌快闪区的县区IP联名打卡空间成为年轻人聚集地,卡旺卡、巴莉甜甜等蜀山本土品牌摊位前的折扣活动吸引市民排队购买;金融消费区、消费直播区及“安徽有礼”专区更是人气爆棚,线上线下联动,尽显江淮风物与匠心创新。
制作精美的非遗文创产品,吸引市民驻足精心挑选。
市民游客体验中医技艺。
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作为工业遗存改造的典范,将保护与更新相结合,打造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自2024年5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3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先后入选商务部“零售业创新提升案例”和“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荣获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称号。
民生服务融入市集
政策温情直抵心坎
“本来只是来逛市集,没想到顺便弄明白了医保政策,还抽中了小奖品!”市民刘女士的惊喜,道出了本次活动的创新亮点——将民生服务深度融入消费场景。蜀山区民生办同步开展“‘蜀’说民生事 一起向幸福”宣传活动,教育、医疗、养老等30项民生实事咨询台直接设在市集之中,工作人员面对面答疑解惑,“留言抽奖”互动环节吸引不少市民排队咨询,让惠民政策在欢声笑语中直抵“最后一公里”。
市民参与打卡“‘蜀’说民生事 一起向幸福”宣传活动。
热闹背后,温情守护无处不在。多部门联动的志愿服务队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100余名志愿者在重点区域提供引导与服务。合肥本土Yummy乐队的演唱、随机舞蹈等互动环节,让市民在消费之余感受潮流文化。
从工业遗存到文旅地标,从政策补贴到场景创新,从商业消费到民生服务,蜀山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破壁出圈、登顶出彩、创新求变、项目出效”的思路,构建起农商科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夜色中,新粮仓的灯火映照着市民的笑脸,这不仅是文商旅融合点亮的城市夜空,更是蜀山以高质量发展满足百姓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未来,蜀山区将持续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为合肥建设全省文化中心和文旅枢纽城市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 李飞 熊俊焜 葛庆钊 詹伟伟
审核| 朱琛琛责编| 张静 编辑| 张瑞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