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轻拂,骑行者们在崭新的广州南沙“情侣路”骑行道上飞驰,亲子家庭在新开放的沙滩游乐戏水,而在蕉门河两岸,形式各样的公园游乐空间也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心水”去处。此外,作为唯一一个承办十五运会赛事的区级体育馆,南沙体育馆也实现了华丽蜕变,周边配套、环境实现大提升。
目睹这些变化,市民王先生感慨:“十五运的风吹到南沙,这座城市越来越好了!”
为更好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南沙以20公里美丽海岸线和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为双引擎,践行着“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实现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向功能中心的华丽蜕变。
20公里海岸线蜕变解锁“广州看海最好地方”
一侧是碧波万顷的海域风光,一侧是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群,沿着南沙“情侣路”岸线一路慢行,“山海连城、城港相依”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
今年国庆节前夕,由“南沙滨海大道工程”和“南沙湾滨海岸线贯通工程”组成的南沙20公里美丽海岸线正式对市民游客开放,并迅速成为广州看海的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解锁“广州看海最好地方”的独特魅力。
南沙滨海大道段以“段落式景观叙事”为设计理念,建设包括浪涛长廊、天空公园、月季公园、海傍大道等七大线性主题公园,形成移步换景、文旅融合的滨海长廊。
南沙湾滨海岸线段重点打通5公里滨海慢行道断点,升级蒲洲花园沙滩、蒲洲渔港、客运母港等六大区域,新增滨海看台、滑板场、驿站建筑等38项亲民设施。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南沙湾滨海岸线的新建沙滩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度假选择。“想不到广州也有了坐地铁就可前往的沙滩,在这里看着宽阔的珠江奔流向海,非常有感觉。”市民李先生带着家人第一时间前往打卡。
南沙“情侣路”的开放,对不少骑友而言是个大喜讯。家住天河区的黎先生是个骑行爱好者,趁着假期,他组织了一班骑友从天河区出发,抵达南沙后,沿着20公里美丽海岸线打卡南沙的不同城市地标。“风景特别美丽,骑行道也非常舒服,我们都很羡慕住在南沙的骑友了!”
20公里美丽海岸线的建成,不仅彻底打通南沙街道至港湾街道的滨水空间阻隔,更以“精准衔接”的总体思路和“一段一策”的设计理念,串联起南沙湾滨海休闲区、慧谷科技创新区、蕉门河城市中心区三大功能板块。
通过整合分散的自然景观、商业区域与生活空间,项目划分出骑行、散步、露营等多元活动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构建起流畅连贯的滨水体验体系。
一条充满活力的滨海岸线,包含着南沙城市发展的多重价值内涵。作为文明展示窗,它是城市综合实力与文明形象的直观体现,是十五运会的崭新迎宾通道;
作为经济催化剂,它串联起商业、旅游、文化、科技等不同类别资源,为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民生幸福线,通过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建设,直接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现大提升
除了20公里美丽海岸线蜕变之外,南沙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品质提升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
截至今年9月,南沙区累计完成主次干道及重要街角绿化微改造22处、新建8处开放共享的口袋公园、优化绿地17处共约21.32万平方米、激活桥下空间11处约6.25万平方米、建成4个儿童友好型游乐场所、重塑缓跑径约4.66公里。
今年国庆节期间,蕉门岛公园基本建成,以其独特的白沙滩特色迅速出圈,成为市民国庆期间家门口的“出游热门地”。此外,球球花园、月季花园、宠物乐园等小而精的花园陆续建成。
与此同时,莞佛高速、黄阁南路、丰泽东路及进港大道跨蕉门河桥下等桥下空间也实现了系统性更新改造,打造出匹克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以及各种儿童游乐空间,行走在蕉门河两岸,总能偶遇藏在其中的“惊喜”。
此外,围绕“精致城区”建设目标,南沙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工程以重要通道综合整治为重点,以慢行系统基础设施优化为主线,系统性提升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的安全性、协调性与舒适性。
在交通设施设计方面,本次提升工程注重功能与风貌协同。以定制化交通岛头、变截面处理等细节设计,提升侧石防撞性能,增设亮色防撞警示端头,并将南沙文化元素融入交通构件,形成兼具安全性、辨识度和地域特色的路口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区30个公交站亭全面更新,形成整洁靓丽的门户通道风景线。在设计上融入南沙文化特色,风雨棚加强加宽、座椅符合人体工学,为市民提供可遮风避雨的舒适候车环境;预报屏、电子线路牌、一键播报、智能降温系统等便民设施,让市民候车更从容、出行更安心。
场馆升级,赋能文体事业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更新的催化剂。将承办十五运会竞体项目武术(套路)赛事的南沙体育馆,今年已实现全新升级。
进场馆前,今年5月亮相的南沙体育馆文体广场让人眼前一亮,黑、灰、白三色勾勒的线条如层层海浪,与海螺造型的南沙体育馆相映成趣。
细看“海浪”,南沙体育馆文体广场全新亮相,开阔的广场、亮丽的路灯、错落有致的绿植给人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
再走进“海螺”,南沙体育馆以“绿色、智慧、可持续”的新面貌亮相,总装修改造面积达19587平方米,升级涵盖声光电系统、木地板、座椅等核心设施。场馆固定看台扩容至6031座,活动看台2506座,可灵活满足赛事与市民群众活动需求。赛后,南沙体育馆也可以成为演唱会、艺术表演、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地。
此外,“节约办赛”理念还体现在资源循环利用,例如,主场馆原木地板、原显示屏翻新后,均再次循环利用于副场馆。
而在南沙体育馆外围,沿着蕉门水道,一个全长3.3公里的生态慢行系统也已形成,串联起江景、绿意与生活,让“跑在景中、景随步移”成为市民的日常。观赛之余,市民游客在南沙还可挖掘更多乐趣。
据介绍,以赛为媒、以城为台,南沙将发挥赛事经济特色,放大“票根经济”效应,用澎湃活力和“烟火气”系紧这座“湾区之心”与青年的人文纽带。
编辑:梁栋贤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