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照夜间经济为何爆发出活力增量
“十一”假期,日照为市民和游客端上的是一份文旅+体旅盛宴:2025年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日照主场赛事火热来袭;2025日照·初光天籁超级演唱会与2025日照·新青年音乐节延续今夏的震撼浪漫;“票根经济”将夜幕下的激情延伸到山海之间,天台山旅游区、刘家湾赶海园、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近20家景区、酒店,凭一张小小的票根便可兑换日照的美好。
走入日照夜景,东夷小镇游人如织、星光夜市光夜璀璨、24小时便利店涌现等让港城更有烟火气;非遗夜市走红、“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举办、各大影院与深夜书店提供出精神栖息地;《日出东方·海之秀》《东海上人姜子牙》等大型实景演出让文旅从日间拉长至夜间,更带动起相关产业发展……
夜间经济,涵盖当日18时至次日6时的时间段,融合了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以及餐饮等多个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消费经济模式。而在日照,这一日间经济的自然延伸,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文旅融合强势发展的进程加速,愈来愈展现出其蓬勃生命力和业态多样性。
模式搭建
“商旅文体”融合的日照方案
暮色渐浓,太公岛三路那片海步行街的喧嚣声渐渐盖过海浪声。街区中30余辆创意花车与50余个集装箱商铺交错排列,从网红小吃到特色饮品再到地方美食,烟火味十足;当旋转木马的彩灯亮起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置身于童话世界,勾勒出独属于此的浪漫。
目光转向连接万平口至森林公园的绿道,夜骑、慢跑、散步的人们三三两两,各自成群,构建起运动与休闲结合的夜间场景。
来至山外悦动街区BOX夜市,街区中央的舞台已被几位吉他手占据,悠远的民谣,灵动的节奏,夹杂着观众的欢呼与掌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7-11便利店等24小时购物场所,可以免费学习古琴、普拉提、插花等技能的青年夜校,体现着城市现代感和深厚底蕴。
……
一个个消费场景的搭建,一项项商业模式的互动,点亮了一盏盏灯火,夯实了夜间经济的基石,拓宽了城市消费的空间,更构筑起“以城留人”的坚实基础。
记者从商务部2024年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看到,我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的旅游人均消费是白天的3倍以上。《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提到,夜间消费场景正从类别、区域、消费用户等多个维度隆起全国夜间经济的活力与新趋势。
以成都为例,该市在全国夜间消费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在夜间餐饮消费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五,在夜间娱乐消费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这一切,均来源于消费场景的创新搭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24小时都有消费吸引力和消费渠道。
以此类比,回顾日照夜间经济从萌芽到崛起,“海陆联动、多点开花”的特点覆盖了整个发展轨迹。滨海特色明显,后发展优势突出,融合创新推动行业布局优化,这是日照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势;平衡旅游旺季与淡季客流,打造全季候夜经济模式,既是日照的困局和挑战,也是未来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说:“市民夜间生活体验丰富了,场景品质提升了,才会有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才会有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稳致远。”
核心本质
根源性需要重塑城市夜间价值
今年夏天,当日照将沙滩的夜晚交给“汽水音乐Chill派对”“金沙乐浪音乐嘉年华”等6场音乐盛会,全国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座海滨城市。
其中,“金沙乐浪”摇滚专场实现了与火箭发射的浪漫同框,不仅前后吸引2万余名乐迷“为了一首歌,奔赴一座城”,还在抖音带动相关话题超1195万次。
山东省首个激光秀表演项目《日出东方·海之秀》结合声光电火水雾特效,单场演出时长约30分钟,每晚演出2次,不仅有效拉长了文旅融合的“夜游”线,也带动周边形成夜市经济集聚区。
在日照,夜市、演出、景区的夜间经济“老三样”已经十分成熟,以节事、场馆和街区为核心的“新三样”也在成长当中,而书店、古镇、乡村所组成的“再三样”,才刚刚破土出芽。
正因为夜间经济的本质是“基于时间的消费延伸与体验升级”,所以它的外延才能从简单的吃喝,扩展到文、旅、体、教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创造“新晋价值”。
与此同时,不断涌现的新业态(如沉浸式戏剧、博物馆奇妙夜等)反过来又重塑和提升了人们对夜间经济内涵的理解,使其从“经济”层面上升到“生活方式”和“城市气质”的高度。
在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如何因地制宜地搭建新场景、衍生新模式,给“以城留人”创造基础条件,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
首先,需要稳住满足基本需求的第一圈层,即夜间餐饮、夜间购物、夜间交通等;其次,满足社交娱乐需求的第二圈层也需强化,核心休闲型业态是当前夜间经济最活跃、最核心的部分,在电影院、剧院、Livehouse等文化娱乐方面,清吧、KTV、茶馆、咖啡馆等休闲社交方面继续谋求突破;再次,要布局满足品质与个性化需求的第三圈层,以更具创新性和产业融合性的特色发展,实现夜间经济高质量跃升。
日照的夜间经济,已经成功地借海兴势,点亮了又一片蓝海。但这片海要想蔓延得更加深远,不能仅靠自然资源,更需要创新业态、深厚文化和精细管理。
未来的竞争,将是内涵与品质的竞争。日照或许可以考虑:如何让夜晚的东夷小镇不仅是一个购物街,而是成为一个沉浸式的文化剧场?如何开发更多夜间海洋博物馆、深夜书房,满足市民和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何鼓励创客开发具有日照特色的夜间文创产品,让夜间品牌更具辨识度?
精耕细作
促进配套服务与城市管理同步
当日照的夜晚既能提供人间的烟火气,也能散发书卷的文化香;既能吸引远方的游客,也能温暖本地的居民,这片被点亮的黄金蓝海,已经驶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然而,夜间经济在日照全面起势的同时,夜间公共交通不便等短板、繁荣的夜经济与周边居民的“静夜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如何补齐短板,消弭矛盾,实现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都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这并非“个案”,而是诸多发展夜间经济城市的“通病”,想要根据实际条件量身打造“特色修复”方案,还需要从全城一盘棋,全员、全季、全域、全时段地分析和规划:
——从深化顶层设计与监督指导角度,相关管理部门需扮演好“规划师”与“服务者”的角色,推动业态创新与内容升级,加强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
——鼓励各区县、功能区深挖夜间消费潜能,引导餐饮、商贸、文娱、旅游等业态集聚发展、提质增效,并通过场景优化、业态升级与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夜间经济核心;
——持续完善重点区域交通、灯光、停车、环卫、治安、应急等夜间经营保障,加强夜间市场秩序、经营活动、消费品质量安全、消费品价格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探索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等;
——简化夜间经营市场准入程序,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拓展夜间直播消费、“云消费”模式等,瞄准分层需求进行业态创新,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群体定制差异化、高品质的夜间生活方案,推动消费从“商品购买”向“情绪满足”和“价值认同”深化;
——从经营业户角度,要保证其文明守法经营,鼓励甚至约束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经营范围和时间,维护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不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及“三无”产品,积极营造守法诚信、文明和谐的夜间经济环境。
当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新“夜”态蓬勃兴起、治理水平同步提升,日照夜间经济也将迎来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繁荣局面。这不仅能为扩内需、促升级、提品质提供重要支点,更将为日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汇聚起澎湃的夜间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刘江雪 付仁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