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坚持“以水兴产、以文活水”,通过产业融合升级、利益联结创新、水文化传承三大路径,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水经济优势。激活“水+”产业链,助农端稳“水经济”饭碗。
农历8月,晨光不燥,微风还带着丝丝凉意,令人顿觉舒适。游客漫步观景台上,欣赏着太平公主雕像的笑容。
【游客 刘艳华】:大地是最好的画布,我们将它用来展示女性的美。太平公主是以花木为颜料的自然胜景,我看了觉得很震撼。
【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候志鹏】:《太平公主》大地艺术始建于2016年,美国大地艺术之父斯坦·赫德先生来到弥勒市,历经500多个日夜建成的。如今成了我们太平湖森林公园最靓丽的文旅IP。
太平公主塑像问世,攻坚克难,改造自然的精神在这里扎根。10年来,当地积极探索“水+产业”体系的有效发展路径,打造“太平湖森林小镇”特色产业带,构建生态、文化、商贸、旅游互动产业链。
【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候志鹏】:我们始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打造《太平公主》雕像,到全面实施生态修复,打造独具魅力的大地艺术景观。自2020年以来,我们又进行主题公园的打造、季节性大地艺术的花展,延续生态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凭借好山好水好空气吸引外地游客,太平湖自 2017 年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 552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4 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200 余人。
“千顷湖光天一色,一蓑烟雨享太平”。这是太平水库自然景观的具象写照。在太平水库沿岸的小太平村小组,“烟雨太平”文旅IP 经过持续打造,如今名声在外,焕发光彩。
【弥勒市太平街道小太平村民宿从业者 柳向军】:小太平村没有脱离乡村的原始状态,保留了质朴的乡村气息来打造“烟雨太平”这个旅居产品。背靠着太平湖森林公园做民宿,我们发展庭院经济,村民把自己的小院打造的特别精致,特别漂亮,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在今年,很多外地旅居客选择错峰出行来到到小太平村,住下来感受“烟雨太平”诗画意境。弥勒市太平街道坚持“水利+”促进水文旅融合发展。太平街道通过盘活太平水库周边生态资源,将沿线村庄、人文、田园连线成片;建成23.8公里的环湖赛道并承办“国台杯”弥勒太平湖汽车拉力赛,带动了周边发展“热起来”“活起来”;致力水环境与旅游资源互嵌互融,助力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目前在太平街道培育太平水库周边及下游甸溪河沿线民宿旅居客栈45家、农家乐25家。2025年1—9月农业观光与采摘体验收入达6000余万元。
【弥勒市太平街道副主任 朱迪】:我们持续做好水文章,擦亮水文化名片,在打造“烟雨太平”文旅IP的基础之上,正在谋划“甸溪田园”等一系列的文旅IP,依托山水田园风貌,培育壮大旅居产业,留住乡愁也实现群众多元化增收。
产业融合是路径。弥勒市坚持系统思维,以石漠化治理为重要抓手,夯实生态基础,大力发展花卉、旅游等绿色产业;有效构建“治理—转化—反哺”的闭环治理新模式,推动水资源与农业、文旅、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一水多用、一库多能”。
杨锐 王杰 杨旋 李婕殚 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