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路是上海复兴岛上仅有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南起定海路桥,北达海安路,全长2336米左右。

共青路路景
共青路原名浚浦西路,1927年6月由浚浦局修筑,因位于复兴岛西侧而得名,同时修筑的还有浚浦东路等若干条马路。后来浚浦东路湮灭,1949年初浚浦西路曾改名为西浦路。

定海桥桥景

同上
1930年左右,浚浦西路北部建造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浚浦局同仁俱乐部。俱乐部主体建筑为一幢造型别致的白色花园洋房,俗称“白庐”。而浚浦局就是承担管理浚疏黄浦江任务的官方机构。

“白庐”外观

“白庐”外观

“白庐”铭牌
复兴岛原为此地黄浦江下游的沙滩之地,因为有周家嘴村等自然村而被称为周家嘴岛。
浚浦局成立于1905年,经过十几年的围筑土堤,吹填泥土,周家嘴岛成为黄浦江上一座月牙型的人工小岛,也成为浚浦局导治黄浦江的重要基地。

复兴岛全景图

复兴岛公园內景
当时的周家嘴岛似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杨浦区滨江东部,小巧玲珑,分外妖娆,因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一度又成为军事和渔业的”非要之地”。

共青路路景
但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此岛改名定海岛并被日本军队侵占作军械仓库,不许外人入内。
与此同时,浚浦局俱乐部也被辟为别墅区,按日式庭院格式进行改建,遍植樱花等花卉树木。

复兴岛公园内景

复兴岛公园内景

复兴岛公园內景
1945年国民政府海军收复此岛,遂改名为复兴岛,1949年7月4日移交给浚浦局。1951年浚浦局俱乐部改建为复兴岛公园,至今仍是上海唯一一所具有日本园林风格的公园。

复兴岛公园内景

复兴岛公园内景

复兴岛公园大门
“白庐“虽然只有一层,但建筑平面规整,坡屋顶,白色水泥粉刷墙面,主厅的前面有一个八角厅,副厅有多间,重叠迂回,曲折别致。再加四周花木扶疏,有园林幽静之趣,曾是浚浦局员工休闲聚会的理想场所。

“白庐”外观

“白庐”外观
据说1949年4月初蒋介石在此逗留了11天,后即离岛仓皇坐船南下台湾,留下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

今复兴岛风景

“白庐”外观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复兴岛又成为燃料、木材、石油和商业储运联合仓库的集中地和工厂机关所在地。沿路两侧有中华造船厂、上海海洋渔业公司、上海渔轮厂、东海制药厂等,并有上海木材公司仓库和港务局物资储运科等单位。

共青路路景

共青路路景
1958年,共青团杨浦区区委组织共青团员开展义务劳动,利用业余时间拓宽修整了浚浦西路,随之中共杨浦区委建议将浚浦路改名为共青路。
所以共青路是一条凝固了时代风貌的马路,与复兴岛的岛名有异曲同韵之妙,承载的是复兴岛沉沉浮浮,曲折多变的地域记忆,也是近代上海奇特历史的象征之一。

“白庐”内景

白庐内景

白庐内景
在许多年里,上海人对复兴岛是耳有所闻,却很少有到复兴岛一游的兴趣。因为复兴岛面积不大,岛上除了少量的居民和一些辅助生活设施,中间一座复兴岛公园外,基本都是工厂仓库,共青路静谧安宁,人影稀少,鸟雀深鸣,绿荫匝地。不过,新老电影《年轻的一代》、《江水滔滔》、《革命军中马前卒》等都在复兴岛取景拍摄过,让人对复兴岛又心生向往,我曾经来过复兴岛几次。

共青路路景

共青路路景

共青路路景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幻,岛上的不少造船厂和机关仓库不可避免地发生迁移或更替,复兴岛面临从“留白岛”向“未来岛”转型的机遇。2013年,地铁12号线也在复兴岛设站。

共青路路景

共青路路景

白庐内景
如今“白庐”华丽转身成为杨浦滨江党群工作站,主厅置有《浚浦记忆》历史展览,八角厅成了岛民读书屋。在八角厅里,面对720度视角的绿色和盘根虬结的老树,享受片刻的宁静,让人有“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之感慨。

“白庐”内景

“白庐”内景

“白庐”内景
2025年9月底,三场大型活动“空降“共青路上原中华造船厂厂区改建的“船台公园”里。其中的国际光影节·光影秀和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开幕式尤其令人注目炫惑。10月份以后,又有哔哩哔哩首个“干杯音乐节”、“中欧文化嘉年华“、“城市市集”、“无人机街舞赛事”、“无人机足球大赛”……纷纷降临复兴岛。这无疑使曾经的“留白岛”,向“数字岛”、“设计岛”、“艺术岛”、“音乐岛”、“全球首个二次元痛岛”转型,成为一个“无限可能岛”。

船台公园外景

船台公园外景

船台公园内景
船台公园其实就是个巨大型露天艺术馆,在保留工业遗存的基础上,以艺术设计赋能城市更新,在灯光、数字、Al等技术加持下,打造了一场科技与艺术深度交融的城市文化嘉年华。

“白庐”外景

共青路路景
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市民来说,船台公园里斑驳的巨型塔吊和酷炫的光影秀都给了我不一般的感受。不仅让我感觉到近年来复兴岛本身的巨大变化,更给我一种“未来城市试验场”的新奇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