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方的秋意渐浓,南方的滇西北高原上,香格里拉正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海拔 3300 米的高原之上,秋阳褪去了夏日的灼热,将蓝天染得愈发澄澈,杨树叶黄、白桦摇金、草甸铺橙,每一处景致都透着高原独有的辽阔与纯净。对于想在秋日逃离城市喧嚣、邂逅自然之美的人来说,香格里拉无疑是优选目的地。而在这片土地上,松赞林寺的红墙金顶、纳帕海的草原牧歌、普达措的湖光林色,这三处秘境更是藏着香格里拉最动人的秋日风光,每一处都值得细细探寻。
松赞林寺:红墙映金叶,藏地佛国的秋日仪式感
若想在香格里拉的秋游中寻得一份 “人文与自然交融的仪式感”,松赞林寺便是不可错过的第一站。这座被誉为 “云南小布达拉宫” 的藏传佛教寺庙,坐落在香格里拉县城以北 5 公里的佛屏山下,整座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的红墙与鎏金屋顶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远远望去,仿佛从山间盘踞而起的佛国秘境。
前往寺庙需爬过一段约 200 级的青石石阶,石阶两旁的杨树早已被秋染透,叶片金黄得像被阳光揉碎的金箔,风一吹,便簌簌落在红色的寺墙上,有的嵌在墙缝里,有的顺着石阶滚下,给肃穆的寺庙添了几分灵动。走在石阶上,能听到鞋底踩过落叶的 “沙沙” 声,偶尔夹杂着远处传来的诵经声 —— 那是喇嘛们在主殿内早课,低沉的嗓音混着转经筒转动的 “哗啦” 声,顺着风飘过来,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进寺后,沿着红墙环绕的小径前行,会看到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喇嘛抱着经卷走过,经卷的边缘泛着经年翻阅的毛边,有的喇嘛会微笑着点头致意,眼神温和。主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与宗喀巴大师像,佛像前的酥油灯长明,灯光映着殿内悬挂的明清时期唐卡,唐卡上的佛像与经文色彩依旧鲜艳,细看能发现金线勾勒的纹路,这些都是松赞林寺珍藏的文物,见证着寺庙数百年的历史。
若想将松赞林寺的秋日风光尽收眼底,主殿右侧的观景台是最佳位置。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座寺庙的红墙金顶铺展开来,山下的拉姆央措湖如一面蓝宝石镜子,将寺庙的倒影完整地映在水中。秋日的阳光斜斜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湖水泛着细碎的光,偶尔有水鸟掠过,划破湖面的倒影,又很快恢复平静。此时若是按下快门,红墙、金顶、黄杨、碧水与蓝天同框,便是一幅无需修饰的藏地秋景图。
需要注意的是,松赞林寺作为藏传佛教圣地,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进入主殿需脱帽,不可随意拍摄佛像与喇嘛,转经筒需顺时针转动。遵循这些习俗,才能在感受秋日美景的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信仰。
纳帕海草原:金甸牧歌里,偶遇高原精灵的秋日浪漫
离开松赞林寺,向香格里拉县城西北方向行驶 8 公里,便抵达了纳帕海草原。这片高原季节性湖泊湿地,夏日时是水草丰美的绿色牧场,一到 10 月,便会褪去绿装,换上一身 “金衣”—— 辽阔的草甸从湖边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雪山脚下,像是有人在高原上铺了一张巨大的金色地毯,阳光洒在草甸上,连草尖都泛着柔和的光。
在纳帕海的秋日里,最惬意的玩法莫过于租一匹当地的藏马,由马夫牵着慢慢逛草原。当地的马多是棕黑色,鬃毛被梳理得整齐,马背上铺着绣有藏纹的羊毛垫,坐上去柔软又稳当。马夫多是藏族同胞,穿着深蓝色的藏袍,腰间系着彩色腰带,他们熟悉草原上的每一条小路,会一边牵着马缰绳,一边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讲草原的故事:“这片草甸夏天能长到膝盖高,牦牛最喜欢吃;到了秋天,草籽成熟了,黑颈鹤就会从北方飞过来,在湖边找草籽吃。”
走在草原上,能看到成群的牦牛与羊群散落在草甸间,牦牛的黑色长毛在秋风中晃动,羊群像一团团白色的棉花糖,它们慢悠悠地啃着草,偶尔抬头看一眼骑马经过的人,眼神温顺,丝毫不怕生。若是运气好,还能在靠近湖边的湿地处遇见黑颈鹤 —— 这些被称作 “高原精灵” 的鸟类,每年 10 月都会从青藏高原北部迁徙到纳帕海过冬,它们体型修长,黑色的脖颈与白色的羽毛形成鲜明对比,常常成双成对地在湖边踱步,或是展开翅膀低空掠过湖面,姿态优雅。远远看着它们,耳边只有风声与鹤鸣,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宁静。
不过在纳帕海秋游,有两点需要留意:一是高原的秋风带着凉意,即便中午阳光充足,也需在外套里备一件薄抓绒,不然风一吹容易头疼;二是草原上的狼毒花虽在秋日会变成红色,格外好看,但属于当地保护植物,不可随意采摘或踩踏,唯有静静观赏,才能让这份秋日美景长久留存。
普达措国家公园:湖林映彩,天然氧吧里的秋日仙境
如果说松赞林寺是 “人文与自然的交融”,纳帕海是 “草原与生灵的浪漫”,那么普达措国家公园便是 “高原自然的极致呈现”。这座位于香格里拉东部的国家公园,涵盖了属都湖、碧塔海与霞给湿地三大区域,10 月的这里,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每一步都是不同的景致,每一口呼吸都是带着松针清香的 “天然氧气”。
进入公园后,乘坐观光车首先抵达属都湖。湖边的白桦树早已褪去绿色,叶子变成透亮的金黄色,树干笔直地立在湖边,像是守卫湖泊的卫士。沿着湖边的木栈道行走,脚下的木板因常年湿润而泛着浅褐色,栈道旁的草甸也染上了橙红色,偶尔能看到几株深绿色的冷杉夹杂其间,三种颜色层次分明,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连湖水都变成了 “三色镜”。走快两步,会因 3500 多米的海拔感到胸口发闷,此时停下来深呼吸,空气中满是松针与湿润泥土的清香,慢慢缓过来后,会觉得连肺都被洗得通透。
从属都湖前往碧塔海的途中,会经过一片冷杉林。秋日的冷杉依旧保持着深绿色,但松针间会落下细碎的阳光,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栈道旁偶尔会有小松鼠跑过,它们拖着蓬松的大尾巴,抱着松籽蹦跳,若是从口袋里拿出少量原味坚果放在手心,它们会犹豫着靠近,飞快叼走坚果后躲回树后,模样可爱。不过要注意,不可给松鼠喂过多零食,以免破坏它们的自然习性。
碧塔海的秋日多伴有小雨,若是遇上下雨,不必懊恼 —— 细雨落在湖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雾气从湖面缓缓升起,将远处的冷杉林裹成淡淡的墨绿色剪影,木栈道上沾着水珠,踩上去会发出 “咯吱” 的轻响,整个场景像极了水墨画里的仙境。此时撑一把透明伞,沿着湖边慢慢走,听着雨声与松涛声,会觉得自己与这片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需要提醒的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秋日气温较低,即便晴天,木栈道旁也可能有残留的露水,建议穿防滑的徒步鞋;同时,公园内禁止随意丢弃垃圾,需将废弃物随身携带,直至走出园区后投入垃圾桶,让这份自然之美不被破坏。
香格里拉秋游小贴士:做好这些准备,旅途更舒心
前往香格里拉秋游,除了欣赏美景,做好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这能让整个旅途更加顺畅舒心。
防晒是重中之重。高原的紫外线强度远超平原,即便秋日阳光不灼热,也容易晒黑晒伤。建议提前准备 SPF50+、PA+++ 的防晒霜,出门前 20 分钟涂抹,每 2-3 小时补涂一次;同时戴上宽檐帽与墨镜,既能防晒,又能阻挡秋风对眼睛的刺激。
保暖需遵循 “洋葱式穿衣法”。香格里拉秋日早晚温差可达 15℃以上,早上可能需要穿防风羽绒服,中午阳光充足时可脱至薄抓绒或速干衣。内层建议选择薄速干衣,出汗后能快速干燥;中层穿抓绒或薄羽绒,保暖且轻便;外层搭配防风防水的外套,应对突如其来的秋风或小雨。
尊重当地习俗,文明旅游。除了松赞林寺的礼仪的,在草原上遇见牧民的帐篷,不可随意闯入;拍摄当地居民前,需先征得对方同意;不追逐或投喂野生动物,尤其是黑颈鹤等保护动物,保持安全距离静静观赏即可。
秋日的香格里拉,没有夏日的拥挤,也没有冬日的严寒,只有澄澈的蓝天、绚烂的秋色与宁静的氛围。无论是在松赞林寺感受佛国的庄严,还是在纳帕海邂逅草原的浪漫,亦或是在普达措沉醉于自然的纯净,都能让人暂时抛开城市的烦恼,找回内心的平静。若你正计划一场秋日旅行,不妨将目光投向这片滇西北高原,让香格里拉的秋景,成为这个季节最难忘的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