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楚雄纪行之四
珠江之源,一首生命的歌谣
吴家良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珠江之源
我站在这朴拙的碑刻前,凝视“珠江源”三个暗红的字迹,心里仍有些恍惚。不是嫌眼前景致平凡,而是难以相信,那哺育了万千繁华、流淌着无数悲欢的浩荡江水,竟起始于如此不着痕迹的安宁。
珠江源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马雄山麓,东麓流出北盘江,西麓淌出牛栏江,而南麓的珠源洞,正是珠江干流南盘江的源头。这里众鸟啁啾,箐鸡、野鸡、画眉等穿梭林间,声声啼鸣清心怡神;蜻蜓、豆娘、蝴蝶翩跹起舞,野鸭与鸬鹚游弋水面,鱼儿不时跃起,处处洋溢着自然的生机。
珠江的源头藏在一处低矮的溶洞中,入洞需躬身弯腰,仿佛带着某种虔诚的蜷曲,才能窥见其深处的秘密。珠源洞,珠江正源奇景,犹如龙口吐水,以一洞一湖一桥一瀑,与蓝天、白云、山势、森林相映,交织成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那水,自墨一般的幽暗深处,静静渗出,腼腆地汇成浅浅一泓。没有奔涌的声势,也无激越的喧响,只如一块清极了的凉玉,沉着地泊着,仿佛从未沾染尘世的纷扰。伸手探入,一股刺骨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如游蛇般蜿蜒入血脉。这凉,源自大地深处无人惊扰的贞静,也是千万年来沉睡的最初记忆。
溶洞外是一片开阔洼地,丰茂的水草如绿毯般铺展。涓涓细流自洞中滑出,悄然没入草丛,一时竟难寻踪迹。水面平洁如新磨的镜,倒映着流云的徘徊与老树的俯窥。周遭静极,可闻心跳的微响,与水汽凝结于草叶的轻息相和。偶有水黾点水而过,漾起几圈温柔的涟漪,悠悠荡至视线尽头,也荡进人心最柔软的一隅。
我沿这最初的水痕缓步前行,水势渐阔,汇成潺潺小溪,泠泠作响,似谁在低语,那声音比寂静更让人心安。
想来,这便是天籁了,是山川在无人之处的自白。当年徐霞客“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踏遍山河大地时,所听见的,或许也正是这般澄净的声响。他在乱世烽烟与个人困顿中,将一身风骨与满腔热忱托付山水;而山水亦以它的沉静与坚韧,回应了他的追寻。
如今,我立于同一条江水的发端,虽无先贤的胸襟抱负,却仿佛从那泠泠水声中,触到了一丝跨越三百八十多年的、寂寞的回音。
珠江源畔的霞客草堂,令人肃然起敬,“徐霞客三渡寻源,沉思徘徊,油灯草卷,记述《滇游日记》”。想象他当年在此伏案执笔,教人不由心生叹憾与敬意。
霞客草堂亦提供苗族晚宴,竹楼之上,松针铺地,众人围坐于竹编圆凳,手捧竹筒酒,品尝鲜美的土鸡、野山菌,再佐以一碗农家玉米拌饭,风味淳厚,情致盎然。
珠源禅寺藏于深山,山门一响,回声清寂。静坐于清林之下,妈祖莲台安坐,梵呗音起,如清泉洗涤心尘。万流必有源,溯得即可宁心。香火缭绕如云,愿佑珠江平静长流。
佛音塔巍然立,塔高镇地脉,佛灵佑人间。从庄蹻梦滇至始皇修路,从诸葛南征到霞客寻源,历史如层层叠影,皆被这一塔镇于山川之间,留名千古。
马雄山顶,有被称为“天下第一罗盘”的珠源大罗盘,直径二米,重达四吨,世所罕见。上可仰观天文,下可俯察地理,中能通晓万物之情,如天地智慧的凝结。
伏地松,为云南松的异变树种,生于马雄山而变换了活法。伏地松贴地蜿蜒,不图高扬,虽未成参天之势,却以婀娜缠绵的姿态,活得光彩照人。
野竹林茫茫,节刺横生,遮天蔽日,密不可穿。沿小径横穿其间,可领略回归自然的真趣,感受生命最原始的茂密。
绿色迷宫由阔叶杂木林交织而成,林中小道错综如八卦长蛇,内藏猫耳洞、情人洞、休闲洞及天然厅堂宫殿,行走其间,恍入幻境。
大草原展布于马雄山南麓,地势微隆,一眼望去,苍茫接天,顿生“天苍苍,地茫茫”之感。相传诸葛武侯曾在此扎营屯兵,七擒孟获,安定南疆。
再往前行,水流渐成河道,两岸景致也鲜活起来。村妇于石上捣衣,棒槌声沉实有韵;孩童在水边嬉戏,笑声清凌,直上云霄。这水,从最初的贞静幽独,到眼前的烟火人间,仿佛只在一瞬,又似已流转千年,默然将生命的泼辣与安稳,一并拥入怀中。
我停下脚步,不再跟随,心里忽然明白:溯源的意义,或许不在寻得那个地理的起点,而在于亲历这场从无到有、从静到动的生命仪式。你看这一滴水,在洞中时何等幽寂;一旦启程,汇入万千同伴,便有了摧山撼岳之力,有了载舟溉田之责,最终化身为那座名为“广州”的城窗外,一片无垠的海阔天空。
珠江乃中国第三条大江,发源地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际水利风景名胜区与国家级旅游区,成为休闲、度假、运动与科考的绝佳去处。
珠江源内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奇观。每逢春夏,马樱花遍野绽放,如火如荼,灼灼夺目。它们与伏地松、天下第一罗盘、天下第一棋盘、珠江源石牌坊、珠源第一瀑、霞客草堂、珠源禅寺等,共同织就珠江源绚丽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画卷,令人流连忘返,不愧为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作者简介:吴家良,云南大学哲学学士,大理州破格中职新闻编辑,大理历史文化践行者,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顾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