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游记之十五
枣园革命旧址
“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小米步枪对大敌,斗争真个艰苦。” 以前我读过陈毅元帅的这首诗。今天当我们到了枣园遗址时,时间来到了下午三点五十二分。急匆匆赶到入口处,工作人员却问我有无预约,说如没有预约没法进。另一位工作人员看着我们满头大汗着急的样子,入内的游客也没有几个,就让我们进去了,并告诉进门左转,不走回头路,六点前必须出来。非常感谢这位工作人员。
但对这个预约制度我们并不赞同,试想有些人预约了,但因为各种原因来不了,而有些游客没有、或不知道怎样预约赶到了,却进不了景点大门,比如2023年我和朋友千里迢迢一大早就赶到了山西省博物馆,却因没有预约而被拒之门外,当时心里非常沮丧。我感觉景区应该根据自身的接待能力确定一定比例的预约数额外,保留一定比例的即时进场名额,这样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会更友好一些。
话归正传。中央的驻地究竟在延安的什么地方,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驻地在瓦窑堡,就是今天子长县城所在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根据协议,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老城,1938年11月日军空袭延安,党中央决定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连夜转移,杨家岭成为中共中央驻地。由于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人员增多,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向西迁驻枣园。
我对朋友说,枣园在延安市区西北约8公里处,这里种植着大量枣树。1939年初,中央社会部机关进驻枣园。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迁驻枣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等先后居住于此。所以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至1947年间的工作所在地,在这里中共中央书记处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看到,枣园的占地相对空旷,面积宽阔的枣树林中,坐落着作战室、机要局、行政办公室、管理局等西式建筑。这些房屋保存较完好,有的房间恢复成原状,有的房间开辟为展室,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展示着不同机关的重要工作和发展历程。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是枣园的重要建筑之一,既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和餐厅。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在礼堂旁边的广场上,竖立着“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铜像。
毛主席旧居位于山坡上方中间,为一排五孔坐北朝南的石窑洞,前方生长着一棵毛泽东亲自种植的丁香树。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学习与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关于重庆谈判》等重要著作。周恩来和张闻天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西侧,为一排四孔窑洞。朱德和王稼祥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东侧,为一排五孔窑洞。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
幸福渠位于枣园院子右侧靠近山坡处,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朋友告诉我,毛主席在得知枣园川地区的农民们面临浇地难题后,积极倡导中央机关与当地农民携手合作,共同兴建一条灌溉渠道,渠长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这条渠把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于是群众给它取名为“幸福渠”。
在枣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曾在此发生。枣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重要指挥中心,制定了多项重要的军事和政治策略。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在枣园展开,旨在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整顿党的组织。所以枣园不仅是决策的重要场所,也是革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枣园作为革命旧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记忆。
蒋国良,2025.9.1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