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大方县景色宜人,古彝风格的建筑群间,商铺陆续开张,蜿蜒的城中梯田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从广州来的旅游团成员们好奇地打量着这座被称为“奢香故里”的旅游胜地。“我是从《奢香夫人》这首歌中知道大方的,来了才发现这里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气温舒适,自然风光也很美。”正在古镇文创市集挑选漆器工艺品的游客张先生赞叹。
这座历经千年彝族文化的县城,如今因文旅产业的创新融合,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特色活动“引客”
今年春节开始,大方县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旅活动,迎来了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奢香村市·实在大方”等多场特色活动相继举办,吸引游客达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3.67亿元。

这些活动不仅包括非遗年俗、美食年味等传统文化体验,还融入了烟花秀、民俗竞技等现代元素,形成了“活动引领、多点开花”的消费拉动格局。
从年初的村市嘉年华到夏季的避暑旅游季,再到国庆中秋双节齐聚,大方县构建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品牌活动矩阵。奢香迎宾仪式、彝族婚礼体验、彝族风情演出等地方特色旅游文化项目,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活动现场人气远超预期。”大方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张梦表示,“我们有效释放了文化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
2025年上半年,大方县接待游客5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7.5亿元,过夜游客34.2万人次。
古彝文化“留客”
避暑季期间,带有浓郁彝族风格的奢香古镇民宿更是一房难求,上百家民宿被抢购一空,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一反常态,实现从“路过”到“住下”。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大方慕俄格古彝文化旅游景区更是迎来新的旅游增长点,景区核心景点奢香博物馆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万人,彰显了古彝文化跨越地域的吸引力。
近年来,大方县坚持以“奢香故里 古彝圣地”文化品牌为核心,推动千年古彝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奢香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等技术,让奢香夫人开凿“龙场九驿”、促进彝汉交融的传奇历史“活”起来。
馆内收藏的1400余件彝文古籍、服饰和银饰,成为文创开发的灵感源泉。“以前这里只有零散的游客,现在周末单日客流就能破万!”奢香博物馆负责人安静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方县文旅项目吸引投资同比增长50%,特色民宿入住率超九成,带动餐饮、交通等相关行业收入显著提升。
文旅融合添新彩
文旅融合的“化学反应”还延伸到夜间。夜幕降临,奢香古镇灯光璀璨。青石板变身沉浸式剧场,传统文创店引入数字光影秀,大方漆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将现代流行元素与色彩美学注入古老工艺,漆器茶具、漆画、葫芦挂件等文创产品吸引不少游客询问挑选,游客从“观赏者”变为“消费者”。

“这些文创产品融合了大方古彝文化,在保留了大漆天然环保、耐酸碱、隔热保温等优点的同时,更注重设计的现代性和功能的实用性,是我们卖得最火的文创产品。”高光友说。
不远处,融合民乐与电音的露天音乐会响起,观众们随着节奏摇摆,传统与潮流在此刻无缝衔接。“我们正推动‘文旅+农业’‘文旅+科技’等多元业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旅游体验‘新’起来。”张梦说。

在崔苏坝国际露营基地,游客白天可以在海拔1780米的万亩草甸上体验轨道滑草、驾驶卡丁车。夜晚则可入住星空气泡屋,360°全景揽星河。油杉河景区则成为大方县的“自然名片”,以67平方公里规划版图,串联起喀斯特生态奇观与多元体验业态。景区内平均垂直高度130米的高空悬崖玻璃栈道带来“步步惊心”的沉浸体验。
从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这座拥有千年彝族文化的小城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沉睡的资源被唤醒,新旧动能转换间,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今年年初,大方县还签约了奢香大酒店、奢香文体旅产业园等文旅项目框架协议,签约金额达51.44亿元,为“奢香故里”文旅融合添了新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
编辑 郑宇潇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中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