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到,潍坊家门口那条深受欢迎的乡村道路上,自驾车辆又多了起来。沿着“齐鲁天路”蜿蜒而上海拔876米的“山东小西藏”,临朐县淹子岭上的晚风凉爽透骨,在此露营的人群或走出房车或盖着毯子围地而坐,孩子跑来跑去畅快自在。
临朐淹子岭
潍坊一条“齐鲁天路”,串起安丘、临朐、青州三县市,主线320公里,素有“鲁中川藏线”美誉。在第九届“中国深受欢迎的十大自驾路线”评选活动中,“齐鲁天路”荣登榜单第2名;“齐鲁天路”安丘段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一路驶来,齐长城、梯田、沂山、嵩山、黄花溪等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这条潍坊南部山区路,正在不断扩展“朋友圈”。潍坊的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接待着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它的人气,靠的不只是风景。齐鲁天路,行经潍坊建设的20多个乡村振兴片区,这些片区里的村庄,有省级和美乡村、旅游度假区,有采摘园、示范养殖场、民宿观光区,还有农业产业集聚区,四季有果、物产丰富、月月飘香,可谓片片不同、各有特色,游客一路品美食、住民宿、购好物,感受到的是潍坊乡村振兴新面貌。
潍坊一段“齐鲁天路”
在广袤的山野间,一个个村庄如同散落的珍珠,承载着农民的生活与传承。资源分配不均、农民参与度低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阻碍乡村繁荣的重要因素。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潍坊如何解决这一农村发展难题,走好强产业、兴乡村、促增收的富民之路,努力在兴业强县富民道路上走在前?
近年来,潍坊市把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抓手,深入实施“双百双千”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党建联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培强产业带动力、塑强示范引领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的工作思路。
潍坊市以村和片区为基本单元,坚持“空间体系、产业体系、治理体系、生态体系、组织体系”一体推进、梯次建设,逐步实现“小片变大片”“少片变多片”,“片片不一样、片片有一样”,推动片区建设提质增效,积极为农民增收。
沂山百丈崖瀑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动人。淹子岭所在的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就是临朐县正在积极打造的齐鲁嵩山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除去到淹子岭欣赏自然景观,这里还在周边的青石崖村打造蓝莓葡萄和三文鱼农产品种养基地、朱家坡村新建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垛庄村新建山泉水水厂等,用“千村万品”进一步增强区域引力。
潍坊山水林田湖草沙海兼具,当地针对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地域特点,既不“贪大求全、一哄而上”,也不“千村一面、照搬照抄”,而是结合片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适当超前谋划功能布局,为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长远发展留足空间,形成片区化、组团式格局。
青州打造花漾黄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四季有花产销两旺
昌邑农业和红色资源丰富,潍坊要求针对片区内的资源禀赋条件,做好资源整合,跳出农业抓农业,求新求变求突破。昌邑顺势打造“红色记忆·赤诚龙乡”片区,整合片区8个村的红色资源优势,高质量打造出半径3公里红色教育集聚区,形成“游在马渠、乐在齐西、吃在牛街、住在龙东、学在岱邱”的组团发展模式,每年可吸引游客30万人次,实现文旅收入1000万元。
诸城市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原则,每个片区培育1-2个主导产业,系统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推动片区人居环境连片整治、基础设施连片建设、公共服务连片提升。北部聚焦粮食产业,打造粮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示范片区;中部聚焦食品加工与资源盘活,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联农带农示范片区;南部聚焦推进蔡家沟、东山坡等村庄的资源整合、整体提升,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示范片区。
诸城常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如今,潍坊市坚持全局着眼、微观入手,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遴选确定200个组织建设强、产业基础好、自然禀赋优的核心村,规划154个片区、覆盖1276个村庄,梯次推进、串珠成链、连线成面,让潍美乡村成为农村人更自豪、城里人更向往的“诗和远方”。
不过,梯次推进,既要分类施策,还要奖优罚劣,形成全链条闭环推进机制。昌乐县将全县10个片区划为A、B、C三类,对A类片区全面提升,积极争创省级片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对B类片区,精准找出短板不足,先易后难、逐步提升,力求全部达到市级片区标准;对C类片区从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指导帮扶,提升片区建设档次水平,切实增强片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昌乐宝都丹水乡情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风景
潍坊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因地制宜划定片区范围和发展定位,分类施策,精准施治,抓长久、见长效,推动乡村振兴由“一村美”向“村村美”拓展、“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
(大众新闻记者 张鹏 通讯员 陈同义 石维群 孙晓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