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17日电 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千年韵味,邂逅“长三角经济引擎”的澎湃活力,一场跨越闽沪的产销对接与文化交融盛宴在上海启幕。
近年来,杨浦区积极打造“玩转杨数浦”消费品牌,深度融合“年轻态”“数字化”“沉浸式”区域消费特色,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广“自主品牌+直供直销”模式,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消费新地标,为跨区域产销活动提供了优质载体与活力土壤。10月17日上午,泉州市供销社携手上海市杨浦区相关部门,在杨浦区五角场举办为期三天的“海丝泉品 闽韵沪杨 —— 国潮泉州・海丝供销优品上海行活动”。30余家泉州参展企业不远千里,带来数百种优质农产品、特色美食、小吃、非遗工艺品,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舌尖上的泉州”盛宴,开启了一段“文化里的海丝”之旅。
杨浦区持续发挥重点消费聚集区优势,搭建品牌消费合作平台,为本次沪闽政企协作提供了人气与流量支撑,既丰富了“玩转杨数浦”品牌的多元业态,也让杨浦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优秀品牌,进一步强化长三角核心城区在区域协作中的资源整合与赋能作用。
一场成功的农特产品展销,不仅要让“好货”被看见,更要让产品背后的文化被感知。
活动启幕当天,杨浦区五角场广场便被浓郁的闽南风情包裹。
除了文化体验,各个特色展区更是将“泉州味道”搬进了上海。“古早味干货区”里,衙口花生的香脆、猪肉粕的油香、洪濑鸡爪的劲辣、獭窟鱼签的鲜嫩,勾起了市民的味蕾好奇;“闽南甜品荟”中,麻粩、桔红糕、淮山酥等传统糕点甜而不腻,让人驻足品尝;“地标风物馆”内,安溪铁观音的醇厚茶香、永春芦柑的清新果香、德化淮山的软糯口感,尽显地理标志产品的实力;“创新优品廊”的虹山红心地瓜制品、刺明珠葡萄酒,“林下生态产品” 区的金线莲、竹荪、铁皮石斛,更让上海消费者眼前一亮。
“太有意思了!第一次体验蟳埔簪花,戴上花饰感觉自己瞬间融入了闽南文化里,这种沉浸式体验特别棒!”刚体验完簪花的上海市民王女士兴奋地说,手里还拿着刚购买的泉州特产,“不仅能感受文化,还能买到这么多特色美食,这个活动太值了!”
值得一提的是,展区内还巧妙融入海丝文化元素,图文展板讲述着泉州特产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渊源,短视频滚动播放着泉州丰富美食的传统制作工艺,市民在选购好物的同时,也沉浸式读懂了“泉州味道”背后的文化故事。
不仅线下集市热闹非凡,线上渠道同样火力全开。上海本地生活类网红、美食博主现身活动现场,架起手机开启直播带货。镜头前,主播们热情介绍泉州特产的特色与吃法,实时解答网友疑问,直播间评论区互动不断;现场设置的互动体验区更是人气爆棚,非遗糕点师傅现场演示麻粩、桔红糕的制作过程,市民可亲手参与揉捏、塑形,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闽南茶艺师娴熟地冲泡铁观音,邀请大家举杯品鉴;闽南语歌曲与南音选段循环播放,熟悉的旋律让在沪泉州乡贤倍感亲切,浓郁的闽南文化氛围包裹着整个广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醉其中。活动还同步开设“泉州海丝供销优品”专属专区。
沪闽政企协同,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助力泉州农特产品打开上海市场,而政企协同是推动产销对接单次活动升级为乡村振兴长效助力的关键。
泉州市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纽带,统筹资源搭建产销平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广阔市场与强劲消费活力。此次 “国潮泉州・海丝供销优品上海行”,正是沪闽两地产销对接的重要实践 —— 既让上海市民品味闽南风味,也助泉州地理标志产品卖出好价钱,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政企协同搭台的“山海之约”奠定了闽沪合作共赢的基调。本次活动现场,泉州市供销社、泉州市工商联与上海泉州商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书,泉州各县(市区)供销社也与杨浦区相关企业、上海泉州商会会员企业签订优品产销对接、合作推广等投资意向协议。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展销,而是资源整合的开始。”泉州市供销社负责人表示,通过签约,泉州将借助上海的市场优势与泉商网络,让更多农特产品稳定进入长三角市场,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城市受益”的共赢。
这场“海丝泉品”与“上海活力”的邂逅,或许会成为更多地区推动农特产品“走出去”、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参考样本。
活动是在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泉州市供销合作社、泉州市农业农村局、泉州市林业局、泉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泉州市政府驻沪联络处等单位关心指导下,由福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泉州海丝供销优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泉州商会、泉州在沪各县(市、区)商会及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共同协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