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早晨的阳光掠过黄河大堤时,惠济区黄河边便展开了生活的诗情画意——彩色步道上,自行车的铃铛叮当作响;公园里的银杏叶打着旋儿落下,铺就一条通往时光深处的金色小径;农庄的温泉池边,蒸腾的水汽裹着暖阳,把都市人的疲惫轻轻揉进风里。
这片被称作“郑州后花园”的土地,以生态为笔、文旅为墨,从生态守护、业态升级、日常融入三个维度发力,蜕变为都市“慢生活”目的地,让更多人在主城周边,寻得心中的“诗和远方”,也在主城焕新的画卷上写下独特注解。
在黄河滩感受诗情画意
“在黄河边游玩、采摘,带娃玩一天。”周末午后,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在黄河滩地公园的中原蔬菜乐园里采摘,玩得不亦乐乎。
张先生口中的变化,藏在惠济区对黄河生态的守护与变化里。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坐落于黄河大堤附近,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
走进滩地公园,南裹头广场的观河平台上,游客凭栏远眺,黄河奔涌的壮阔与岸边的绿意相映;海事广场景色宜人,孩子们围着家长追问黄河故事;星海湖的芦苇荡里,水鸟不时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
令人心动的是27条总长66公里的“九纵三横”彩色慢行系统,彩色步道缠绕在林间、湖畔、河岸,串联起散落的景点。骑行其上,一边是黄河的浩荡,一边是树林的静谧,风里混着草木香与河水的湿润,让人忍不住放慢车速,把沿途风光装进眼眸。
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黄河滩地公园不仅保留了黄河岸边的自然野趣,还用标准化的设施填补了郊游短板,各种设施不断趋于健全。
多元生态业态的融入,让这里成了可玩、可学、可体验的休闲综合体。
润圃有机甜柿子采摘园里,每到秋季,挂满枝头的甜柿子像小灯笼,游客提着篮子穿梭林间,摘下的不仅是果实,更是亲近土地的快乐。
黄河梅园的春日里,梅花绽放,各种颜色的花瓣落在土地上,成了市民打卡的网红地。
黄河澄泥砚展示传习基地内,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将澄泥变成文房瑰宝。
年初至今,黄河滩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其中亲子家庭占比超六成。
“一站式体验”留住游客
“以前来惠济区,泡完温泉就往回赶,现在能住别墅、吃烧烤,还能陪孩子在草坪上放风筝,周末专门来度假,比去外地还舒服。”一游客在丰乐农庄里笑着说,“这才是周末该有的样子。”
作为惠济区文旅融合的老牌标杆,丰乐农庄・黄河谷温泉度假酒店的蜕变,藏着“让游客留下来”的智慧。
回溯其发展轨迹,2007年,丰乐农庄打造的黄河谷马拉湾海浪浴场,填补了河南大型水上娱乐的空白,让玩水成了很多郑州人的记忆。
如今,这里将游客的行程拉长为两日度假。漫步农庄,处处可以沉浸式体验,多个主题户外温泉藏在绿树掩映间。
在这里,可边泡汤边赏蓝天白云。桃花坞温泉别墅提供“一户一私汤”体验,推窗即景,入户可享暖汤,夜晚还能伴星月入眠。烧烤区备好炉子、木炭与食材,游客可在湖畔花海旁享受炭火浪漫。逢年过节,这里还有美食套餐,让团圆与暖意交融。
单一业态留不住人,“文旅+”的关键是互补。丰乐农庄干出了业态升级的核心逻辑,围绕微度假需求,农庄将温泉这一核心产品,与亲子、文化、住宿等业态深度绑定。
这些业态相互衔接,形成了“白天玩娱乐、中午享美食、傍晚泡私汤、夜晚宿民宿”的“一站式闭环体验”,让市民在主城周边就能获得完整的度假感。
公园成为居民生活服务站
“每到秋天,我都会来古树苑拍银杏树。”近日,市民王女士举着手机,镜头里,孩子在不远处奔跑,金黄的落叶美不胜收。
王女士口中的古树苑,是惠济区将“慢生活”融入日常的缩影。这个陪伴了惠济人多年的公园,在细节里藏满了“烟火气”。
如今,走进园内,古树依旧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织就斑驳的光影。有人铺着垫子聊天,有人带着孩子散步,风里混着花香与草木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便民设施的逐渐完善,让公园成了“家门口的休闲客厅”。自助零售机里放着矿泉水与零食,方便游客随时取用;公园设置了共享雨伞与充电宝,解决突发需求;相关部门不定期举办中医养生健康活动、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让公园不仅是休闲场所,更是生活服务站。
“前一段时间,我还带着妈妈参加这里的健康活动,收获满满。”王女士说,这里就像是市民的后花园。
“慢生活”不是“高冷”的文旅项目,而是融入居民日常。
这里既有古树的厚重记忆,又有欢笑声的烟火气,老人能遛弯、年轻人能休闲、孩子能撒欢儿——这种融入日常的慢生活,正是最持久、最能打动人心的流量密码。不少市民专程从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赶来拍照打卡。
让“诗和远方”成为日常
填补城市休闲空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惠济区守住了“生态”这个独特优势。同时,惠济区把“文旅”和“慢生活”结合,既满足了亲子家庭就近休闲的需求,也顺应了年轻人“轻量化度假”的趋势。
从黄河滩地的生态修复,到黄河谷温泉度假酒店的业态融合,再到古树苑的烟火气营造,惠济区的每一个点位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主城焕新不是“造新城”,而是让现有资源活起来。
当生态成为底色,文旅成为载体,“慢生活”成为体验,惠济区这座“郑州后花园”,成了市民心中“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来源:郑州晚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