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至《雅安日报》
·坚持生态优先,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深化业态融合,释放产业创新潜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强化项目带动,提升旅游体验品质,打造沉浸式、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
·注重服务升级,构建智慧旅游体系,推动旅游服务国际化、规范化发展
·突出品牌赋能,着力构建“1+5”文旅目的地矩阵,提升影响力
□吴倩颖
雅安森林覆盖率达69.42%,居全省第一。这里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肺”,更是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的生态福地。2025年至今,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56.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2%。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突出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当前,雅安正以生态为底色,在川西大地上精心描绘“鸟语花香生态美、山水交融产业兴、人文辉映百姓富”的生态旅游新画卷。
生态为本
绿色底蕴厚植发展根基
雅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以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筑牢生态旅游根基。
在植绿扩绿护绿方面——“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营造林95.13万亩,通过“双重”项目实施,完成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1万亩,改良天然草原0.48万亩,让昔日荒坡重披绿装;完成义务植树225.36万株,有效管护191.88万亩天然林和15.8万亩退耕还林,实施森林精准抚育7.6万亩。全市1500余万亩森林如同巨大的生态海绵,年固土能力达2000万吨,蓄水能力达57亿立方米,为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构筑起坚固屏障。
在资源转化利用方面——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新业态,成功举办梨花节、红叶节等特色生态节会。目前,全市已建成A级景区48家、省级康养基地20个、自然教育基地15个,培育熊猫雅宿300余家、森林人家90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共建共管共享服务中心、大熊猫野化放归示范基地等标志性生态工程相继建成,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突破2000万人次,“推窗见绿、出门亲氧”已成为雅安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业态融合
多元场景释放创新潜能
雅安创新推行“生态旅游+”模式,推动森林资源与茶文化、文体活动、医疗服务等元素深度融合,催生“1+1>2”的产业叠加效应,持续释放生态旅游发展潜力。
在雨城区草坝镇,创新探索“茶+油茶”双赢模式,通过“村集体+农户”合作机制,实现茶园空间高效利用,带动230户农户参与产业链建设。油茶花期长达三个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如诗如画,目前200余亩油茶已进入投产期,预计7年后达到丰产期,将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收益。
芦山县通过举办“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森林马拉松等特色活动,有效激活生态旅游市场。2024年民俗节期间,单日最高游客量达17万人次,通过“节会+民宿+农特产”融合发展模式,当地农家乐周末入住率达到100%,农特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
名山区依托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建成茶科普长廊、茶文化体验工坊,推出“采茶-制茶-品茶-茶宿”全链条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带动茶农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荥经县建成DC未来国际营地、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等10余个自然教育基地,2024年吸引北上广深等地青少年研学团队超500批次。
此外,汉源县“梨花今又开”赏花月吸引游客91.32万人次,水上嘉年华等子活动带火文旅消费。
项目引领
重大载体打造体验精品
雅安大力推进23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精品项目,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品质。
在项目保障方面——雨城区海子山国际森林旅游度假区平均海拔约1200米,年均气温16℃,森林密度达95%,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2000个,拥有3000亩高山湖泊,生态优势显著。雨城区林业局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机制,高效完成670亩项目使用林地上报审批,确保项目早日落地见效。
在硬件提升方面——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投入资金超5亿元,建设标准化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索道、漫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全市生态旅游基地平均服务半径缩短至5公里,4A级景区所在乡镇达4个,生态停车位突破1.2万个。宝兴县深入挖掘夹金山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凉水井、中央红军长征硗碛居住地旧址、红军伞等红色历史点位,并成功纳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精品教学线路。
在软件升级方面——深度挖掘大熊猫文化、红色文化、茶马文化、三雅文化等特色资源,制定《森林康养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培育“貊貊管家”“熊猫向导”等特色服务品牌。44家省级康养人家、7家省级森林人家实现“服务标准化、体验特色化”;创新开发观鸟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中医康养、温泉疗养等新业态,推出“森林探秘线”“戏水避暑线”等10余条精品线路;研发“熊猫笋”“康养茶包”等60余种文创产品,2024年“貊貊”IP相关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服务升级
提品质立标杆优化体验
雅安深知品牌价值需要通过优质服务来实现,始终致力于旅游服务保障升级,推动旅游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国际化迈进。
在服务标准建设方面——全面推广《雅安市“金熊猫”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培育四金级及以上服务单位108个。2024年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10余次,培训超千人次;通过举办技能大赛、讲解员比赛等赛事,持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打造雅安文旅智慧监管服务运营平台,满足游客“一键畅游雅安”需求;推出“雅安旅游一卡通”,整合全市优质景区、餐饮、住宿资源。在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星级旅游饭店布局外卡POS机147台、新增外币兑换点2个,显著提升境外游客支付体验;实现4A级及以上景区双语标识标牌全覆盖。2025年至今,游客满意度达98.6%。
品牌赋能
“四轮驱动”协同发力
雅安通过品牌创建、节会活动、文化铸魂、宣传推广“四轮驱动”,全力打造“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着力构建“1+5”文旅目的地矩阵。
在大熊猫品牌建设方面——雅安着力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出色出彩第一市,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入面积、市域占比、山系数量、“国礼”数量、野化放归、全链保护等六个方面位居第一,世界人工繁育大熊猫80%的基因源于雅安。通过系统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栖息地修复,野生大熊猫数量已增至400余只。栗子坪、大相岭两大野化放归基地成功实现大熊猫回归自然。“溯源”“放归”等五大主题入口社区和10个景区、3条国际生态体验线路,向世界展示了大熊猫保护的“雅安方案”。
在生态遗产保护方面——雅安是古树名木的“活态博物馆”,全市在册古树名木达16920株,其中千年古树61株。荥经云峰山1700多年的“中国桢楠王”与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桢楠林,被命名为“中国最美桢楠”;2700多年的雅安红豆古树被誉为“中国最美古树”;宝兴东拉山大峡谷拥有全球最大的万亩野生桂花林;荥经30万亩珙桐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野生珙桐林。蒙顶山十二金钗古银杏入选“四川省百佳古树名木最具人气古树”。这些珍贵的古树名木,串联起北纬30°神秘的生态密码。
从“一片叶子”到“一方产业”,从“一方山水”到“一方福祉”,雅安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生态惠民”的幸福答卷。展望未来,雅安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让每一片森林都成为动人的康养诗篇,每一缕清风都传递幸福的温度。
(作者单位系雅安市林业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