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站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大桥公园观光塔上,体验一眼望两国的独特风光。
于福庆摄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度假的游客们收获了一份独特的惊喜:无需奔波,便能在一刻钟的活动半径内,体验到异域风情与本地特色的融合。从列娜餐厅纯正的俄式西餐,到巴洛克风情的中央街,再到烟火气十足的国际化东北夜市,各种美味与风景仅在几步之遥间自由切换;想要领略“一城两国”风采,线上购票后,搭乘大巴一盏茶功夫即抵中俄民族风情园……独特的项目、贴心的服务将宝贵的假期时光真正还给了探索与休闲。
这样高效便捷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覆盖黑河市区15个社区。近日,黑河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成为此次东北三省唯一入选城市。
圈住“走出去”的脚步
“国庆、中秋长假,打算去哪儿玩?”今年黑河人的答案与以往有所不同,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哪儿也不去,就在黑河玩。”同样的问题放在5年前,很多人的答案截然相反。
自从2021年黑河市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这个问题的回答便开始逐渐被改写。
国庆、中秋假期,70岁的黑河市民李夏燕选择和儿子一家在黑河过节。她说:“放假前,我看网上说国庆、中秋假期,黑河有很多精彩活动,有升旗仪式,各个博物馆有活动和展览,还有文艺演出。与其跋山涉水去外地,不如趁这个机会让孙女多了解家乡。”
过去,黑河人想在家散散心,奈何景点景区娱乐项目太少;想提前咨询信息,咨询电话难打通;想提前订票,却缺少线上预约、订票渠道……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琐事”,正是关乎游客愉悦感的“大事”,折射出城市商业服务、文旅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也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亟待破解的课题。
“本地人的心都留不住,外地游客更难买账。”李夏燕在黑河生活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她常年旅居南方。今年夏天,她又回到家乡,看到了黑河的变化,十分感慨。
“10月1日早上,我带孙女观看了隆重的升旗仪式,看着国旗在黑龙江畔升起,我们很骄傲。”李夏燕说,“看完仪式,就带孙女前往分布在江边的几个博物馆参观,边溜达边参观,很多馆直接进就行。不只是旅游,购物、吃饭、休闲的去处也比以前多了,特别方便。”
作为全国旅游城市和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城市,黑河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时,不仅考虑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需求,还要考虑外地游客和外国游客的需求。
“经过几年探索,我市逐步形成了‘三化两点亮’的黑河模式,已覆盖市区全部15个社区。此次入选全域推进试点,意味着试点范围扩展至黑河全市域。”黑河市商务局局长南极介绍,“三化两点亮”即社区建设项目化、社区管理智慧化、社区服务便民化,点亮中俄特色、点亮民族文化。在这一模式中,社区成为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关键载体。
说起日常生活的变化,博文社区的居民冯洪杰有很多话要说:“6年前,我在城区东边买的房子,那时周围配套设施少,尤其买菜难、买菜贵。现在不一样了,果蔬店就开了五六个,还有帮帮团、拼多多等线上果蔬订购方式,基本不出门就能买菜。”
为持续提升便民生活圈服务,黑河市商务局积极引导玉国生鲜、中辉生鲜等连锁品牌进驻社区,推动社区团购、网红店、智慧商店等新业态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同时,延续特色商圈建设,重点打造“品质生活圈”与“文化驿站圈”,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
如今,黑河市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已有商业网点2800个,服务覆盖12.45万社区居民,社区商业布局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显著改善。
圈来“慢节奏”的幸福
10月1日当天,来自北京的杜先生一家5口人抵达黑河,开启了幸福感满满的“慢节奏”之旅。“你看朋友圈晒的,堵在高速上的长队、人山人海的景区,假期来黑河太明智了!”杜先生嘴角微微上扬。
驾车前往黑龙江大桥公园的路上,杜先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次我们走遍了东北大环线,去了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好几个城市,我发现黑河街道干净,关键是不堵车,不用急着赶时间,这才叫旅游。”
中午游览结束,杜先生预定了列娜餐厅,返程将近10公里,只用了15分钟。吃过午饭,杜先生带着家人往北步行300米左右,来到俄罗斯商品一条街。“我们岁数大了,走不了太远,这里购物、吃饭、买药的地方都离得很近,很适合老年人。”杜先生的父亲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从黑河市商务局了解到,黑河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展与开发,逐渐形成了一个市级商业中心,三个区域商业中心,五个组团的发展格局,建成“三横三纵”架构的商业发展格局。
天津游客刘盼带家人来到中俄民族风情园打卡。“我在网上搜到了很多黑河的宣传,提前做攻略、网购门票。”景区外的停车场已停满了车,却没有看到排队检票的“长龙”,杜先生拿出在网上提前订购的门票二维码,轻轻一扫,“无感”入园。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黑河多个景区景点,不仅开通了线上预约服务,还组织举办4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真正做到让游客玩得开心,游得舒心。
旅游的便利只是黑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开始,黑河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社区商业”,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及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今年5月,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黑河市商务局在原试点基础上,起草了《黑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力争到2027年底,将通过数字赋能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构建多功能社区商圈生态系统,形成‘城区—社区—小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县(市)主城区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南极表示。
圈出“国际味”的便捷
10月1日一早,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居民柳德米拉乘坐最早的一班船赶往一江之隔的中国黑河。在黑河水运口岸,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便民服务小分队的边检民警不时疏导着人流,耐心地解答俄罗斯游客的问题。
乘船10分钟左右,柳德米拉在黑河口岸打车,8分钟就抵达黑河国际化大早市,她熟练地找到早餐摊位:“鸡蛋汉堡、小笼包、油条我都很喜欢,还有各种新奇的水果。”逛完早市,她几分钟就到了酒店,她说:“过去这里酒店不多,现在随处可见。”
跨国旅行最难的是语言关,可柳德米拉却说:“沟通上没问题,和过去相比,这里俄语标识和会俄语的商贩更多了,我去过大连、三亚,这些城市很好,但沟通没有黑河方便。”说话间,她来到华富商城的“韩韩手机包膜”摊位前,用俄语告诉摊主,她想选购一款手机壳。
为让“圈”惠及两国人民,“十四五”期间,黑河市提出“打造中俄消费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谋划,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对俄消费商圈和社区商业,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上午10点,柳德米拉来到黑河中央商业步行街,餐饮、服装、医药等业态一应俱全。巴洛克风格的街道上,很多俄罗斯游客和柳德米拉一样悠闲购物,让人有种置身欧洲街头的错觉。
柳德米拉说:“免签后,省去了办签证的手续时间和费用,通关速度更快了,这个政策太好了!”中国城市报记者从黑河边防检查站了解到,10月1日和2日是跨境旅游人流高峰期,单日峰值突破5000人次。数字的背后,是这座百年口岸城市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际化的探索。
为打造好中俄综合生活圈,黑河市以“俄罗斯商品一条街”“俄品多”为框架,加快推进俄式风情元素融入社区生活圈;黑龙江畔多处欧式教堂风格建筑,既丰富了城市风貌,也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热点。
南极表示:“打造中俄文化生活圈是黑河国际便民生活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黑河一中俄语教学基地、瑷珲图书馆、中俄文化博览中心等陆续投入使用,为中俄文化交流搭建了多元平台。”
目前,黑河市区已建成辐射5个街区、15个社区、402个小区的中俄综合生活圈,以及覆盖3个街区、12个社区的中俄文化生活圈。
今年10月,黑河将承办“北部七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区域经验交流现场会暨黑龙江省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促消费活动”。以此为契机,黑河将与北方多个省市建立经验共享机制,积极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推动跨境便民服务合作。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界江之畔圈出一个更具幸福感、获得感和国际化的黑河。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王 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