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如今,不少景区推行线上售票,本意是提升效率,却在无形中拉开了与老年群体之间的距离。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不少老年人遭遇线上购票难题,最终被挡在景区门外。
景区取消线下窗口购票的行为,削弱了公共服务的包容性。哪怕在一些仍保留线下购票窗口的景区,面对“当日门票售罄”“优待票需先换票”等提示,许多老年人依然感受到明显的不便与被边缘化。旅游景区作为公共资源的承载者,不应以成本控制为借口,在售票环节让老年人感觉不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服务的重点对象。默许数字门槛对他们的伤害,是对“适老化”承诺的背离。
在许多情况下,老年人并非拒绝数字技术,而是需要“有尊严的协助”。当前线上售票系统界面复杂、字体较小、提示不清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的使用难度。即便老年人完成了线上预约,后续的取票、核验流程依然可能因操作不熟练、眼力不济而磕磕绊绊。尊重老年人的出游权利,绝非“让孩子帮忙”或“请找工作人员”就可以轻描淡写地推责了事。
适老化服务不能仅是喊口号,而应落实到每一个窗口及每一次售票的细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11条规定,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但在实际执行中,该法规缺乏对景区的刚性要求。例如,保留几个线下窗口、免预约名额占比多少、是否有工作人员现场协助等,都亟须以可量化的方式纳入制度管理,并成为景区评星评级的重要参考。
监管缺位是“线上独行”景区屡屡突破服务底线的原因之一。在地方文旅监管力量有限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可考虑对漠视老年人权益的单位实施定期通报、限期整改,严重者可暂停运营资质。唯有将法律法规转化为可感知的制约力量,才能推动景区从成本逻辑回归公共属性。
旅游是生活的诗意延展,不应成为技术筛选的结果。对于老年人而言,放慢脚步看山看水,本该是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今天的数字社会不能用效率掩盖温度,也不能让科技成为新的社会壁垒。只有真正做到“线上便利、线下友好”,才能让景区的大门向每一位老年游客敞开。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尤颖康(媒体人)
策划:郑颖璠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