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阳市皇塘镇,有一个承载着兄弟情谊与家族智慧的村庄——西前村。据传清道光年间,钱姓两兄弟迁居至此,兄居东称“东钱”,弟居西称“西钱”,后因“钱”与“前”谐音,遂得名东前村与西前村。这段“分家不分心”的起源,成为村庄文化的底色。
西前村位于皇塘集镇北约4公里处,东邻导墅东前村,南接汤家村,西连导墅下沟头村,北靠导墅匡村,整体呈“品”字形格局。村庄四面环水,村东有大塘,村南有沟湾里,村西有西大塘,村北有松江塘,两条水泥路贯通导皇公路,水系环绕,交通便利。
行政建制上,西前村历经多次变迁,从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到合作社、人民公社,再到新时代的行政村合并,最终于2010年并入丁桥行政村,分为西前东、西前西两个村民小组,成为皇塘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0年,西前村共有土地150亩,其中耕地90亩,水面30亩,宅基地30亩。全村25户、74人,以钱、汤、蔡三姓为主,约占51%。村民均为汉族,使用皇塘方言,延续地方习俗。村中有共产党员3人,参军服役3人,展现出良好的基层组织风貌。
农业是西前村的传统根基。上世纪60年代起,村民疏浚河道、修建电灌站,推广双季稻;70年代实施土地平整与杂优稻种植;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村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持续攀升。至2010年,水稻亩产超600公斤,小麦亩产达350公斤。90年代后,村庄逐步走向产业多元化,村民钱建平等创办电脑绣花、铝合金装潢、服装加工等家庭作坊,年产值超百万元。传统竹编手艺也成为部分村民增收的副业。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4万元。
经济发展带动生活品质全面提升。1990年后,村民陆续将旧平房改建为二层新式楼房。至2010年,全村有楼房50间、平房13间,拥有汽车10辆,家电、摩托车、电动车全面普及,固定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与医疗保险参保率接近100%。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西前村崇文重教的传统。尽管人口不足百人,截至2010年,该村已培养出大专以上学历21人,其中本科11人、研究生2人,更有12人投身教育事业,堪称“教师之村”。
村庄历史上也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谢克忠以教师身份从事地下工作英勇牺牲;谢剑锋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现任北京航天测控中心主任,正师级;钱元庆曾任青海省海南州邮电局高级工程师;汤书海曾任马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汤志福、钱雪生曾在战争年代冒死护送新四军伤员。他们的事迹,构成了西前村深沉而光荣的集体记忆。
西前村,一个因兄弟分家而始,以重视教育而兴,凭多元发展而强的村庄,正以它独特的身姿,在新时代的乡村图景中续写着不凡的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