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山西文旅的热度,被一度一度的电力数据精准记录。
全省旅游业用电量达545.7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1%,晋商文化、民俗体验与古建筑游览三大领域“用电量攀升”,映照出文旅消费的强劲浪潮。
电表转动间,是山西从“文物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型的生动写照。
热浪一:晋商IP,跑出“黄金走廊”
晋商文化不再只是历史,而是引爆旅游的超级IP。“晋商黄金走廊”(晋中-临汾-运城)区域旅游业用电量占全省18%。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用电量分别增长48.3%、27.97%和19.91%,一条文化走廊,正成为一条经济热线。
热浪二:古城与博物馆,从“静”到“动”
大同古城用电量激增157.98%,忻州古城增长30.06%,古城不再只是砖瓦,而是可沉浸、可体验的活态空间。博物馆也“热”了起来:临汾市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用电量增幅分别达96.33%、61.93%,厚重的民俗文化,正被“通电活化”。
热浪三:千年古建,迎“电量复苏”
隰县小西天用电量增长80.3%,洪洞广胜寺、解州关帝庙等古建景区用电量同步攀升。山西的“古建宝库”身份,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消费力,千年遗产迎来当代“电量复苏”。
文旅“用电”升温,带动全城“来电”
文旅热蔓延至整条消费链:住宿餐饮业用电量增长11.03%,云冈大酒店等用电量增幅最高达42.22%。更值得注意的是,充换电服务用电量激增91.66%,绿色出行成新风景。万象城、万达等商圈用电量全线增长,文旅热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活力。
这个假期,山西用一度电一度电的数据,完成了从“文物大省”到“旅游热省”的生动叙事。文化“来电”,旅游“通电”,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正悄然点亮。(记者 周昱丽 通讯员 张昱 胡恩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