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盼龙 摄影报道
2025年10月15日,临渭区解放路小学师生一行走进渭南火车站旧址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铁路文化的独特魅力,聆听城市发展的历史回响,度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课堂”。
一堂穿越时空的铁路文化课
走进展厅,浓厚的铁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老照片定格着陇海铁路的建设历程,一件件珍贵实物记录着渭南铁路的发展印记。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岁月。
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下,孩子们了解到——1933年建成的渭南车站,为典型的法式砖木结构建筑,红瓦斜顶、十字形布局,由民国铁道部长顾孟余亲笔题写站名。1934年7月陇海铁路通车至渭南,这座车站便成为沟通关中与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见证了无数旅客的离乡与归途。
岁月沉淀的城市记忆
根据《渭南县志》记载,陇海铁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我国最早修建的东西干线之一。渭南老火车站自建成启用以来,伴随着城市的成长与变迁,见证了70余年的铁路发展与80多年的时代变革。
20世纪60年代,因陇海铁路复线建设及新渭南站建成,原渭南火车站改为货场,并于2009年12月正式停止运营,成为陇海铁路通车后使用时间最长的火车站。2011年,旧址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中极具代表性的铁路遗址。
“活化”文物 让历史走进课堂
如今的渭南火车站旧址博物馆以“陇海铁路与渭南城市发展”为主线,分为“铁路修建与车站建设”“铁路发展与城市变迁”两个单元,通过图片、实物和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示了渭南铁路交通的历史沿革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参观过程中,许多学生手持小本子认真记录,对展览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驻足在老照片和实物展柜前,仔细观察,认真聆听讲解;遇到疑问,便举手向讲解员提问,了解陇海铁路建设的相关细节和车站背后的历史故事。在沉浸式的参观中,学生们以专注与好奇,感受百年前铁路文化的厚重历史。
让文化地标焕发新生
作为临渭区新开放的文化地标之一,渭南火车站旧址博物馆已成为展示城市记忆、传承铁路文化的重要窗口。它让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生机,也让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临渭区博物馆宣教部部长张莉表示:“博物馆不仅是收藏文物的地方,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参观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感受文化,让城市记忆在新一代心中延续。”
历史不再遥远 文化就在身边
从曾经汽笛声声的繁忙车站,到如今静谧而温情的博物馆,渭南老火车站以全新的姿态延续着城市的历史记忆。这里承载的不只是铁路的故事,更是城市发展、岁月变迁和几代人的生活印记。每一次走进展厅,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文化的浸润,也是一堂生动的城市记忆课。历史不再遥远,文化就在身边;通过这样的参观体验,过去与未来在此交汇,让城市记忆得以传承,也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的同时,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