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十一”期间,在举国欢庆之际,户外运动圈却坏消息不断。
门源县应急管理局通报称:10月5日,百余徒步人员从甘肃省肃南县私自徒步穿越祁连山区冷龙岭区域被困门源县老虎沟地区后,通过努力,累计转移并妥善安置被困人员213人(其中,10月6日转运76人,10月5日转运137人)。目前,除1人10月5日因失温和高反遇难外,其余人员身体良好。
10月5日,驻墨尔本总领馆发出郑重提醒:近日,我馆领区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发生中国公民户外登山徒步时突遭极端天气且缺乏必要救生装备而不幸身亡的意外事故。据称,这不仅是指两位中国女游客在10月5日的死亡事件,还包括9月27日,4名中国游客在塔州摇篮山徒步旅行时因天气原因被困,其中一人身亡,其余3人获救。
同样也是在10月5日,有网友发布求助信息称,西藏海拔4900余米处的珠峰东坡营地突降暴雪,致近1000人被困,无法下山。下午,珠峰景区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有数百人正在上山铲雪,疏通道路,营救被困人员。
10月8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一名车主独自在河南新乡上山徒步后失联,至今仍无消息。据当地救援队证实,目前对该男子的搜救仍在进行中。
从户外爱好者个体的角度来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提升技能与专业知识、不存侥幸心理等都是需要面对的课题,而对于行业来说,该如何做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即梦AI制作
谁来服务户外运动爱好者?
门源事件发生后,旅游行业媒体“旅榜”接连发了两篇文章,呼吁:严惩组织者。
旅榜创始人任万乐认为,对于无旅游团队资质经营旅游业务的监管,从文旅部到地方文旅局的质监部门一直重点监管,各地也会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案例和处罚结果。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文旅部的执法权限相对是有限的,处罚的力度也相对较小,一般在2万左右,这个罚款力度和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取得的利益相比,震慑力相对比较弱。加上地方文旅局在这方面的人员配置也相对有限,不太可能大面积地去查处。加大对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的处罚力度,可能是目前相对比较可行的办法。
他说:“专业户外组织在活动实际操作过程种的专业性,肯定是比旅行社要专业的。旅行社则在资源和合规方面更占优势。我们希望严惩的是那些没有专业的户外活动能力,只是社区里的闲杂人员,也可能就是一般的旅游爱好者,他们通过微信群、社交平台等途径组织游客参加户外活动,这种户外组织在活动过程中游客的安全是没办法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因为没有资质和监管,游客的权益是没办法维护的。”
但是,一些户外专业人士并不看好旅行社组织的“户外旅行”,有人对品橙旅游表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户外运动是有门槛的,组织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与技术,更要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一般的旅行社只能做做初级的、危险指数极低的户外运动的组织。
北京体育大学特约步道专家,文化和旅游部生态旅游培训讲师刘宇(草帽哥)目前专营全球生态旅游路线的推广与组织工作,他说:“国内户外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国人户外生态安全常识教育,远远跟不上市场井喷的需求。所以需要抓紧对接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全国建设一批高质量和完整配套的徒步旅游产品和户外营道。这个工作我正在推进。”
作为中国探险产业的行业协会、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探险协会也在积极推进、开发建设“中国户外预警救援互助平台”,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线上预警救援互助网络,并结合线下的应急救援组织,以期大幅度降低户外安全事故。
中国探险协会副秘书长蒋琬文表示,除了天气原因、消费者个人的原因导致户外伤亡事故频发之外,部分旅行社、户外俱乐部为降低成本,用兼职大学生冒充专业向导,且不提供足够的安全装备和技能指导,项目执行缺乏应有的应急预案、救援保障。在境外,一些旅游平台的线路说明标注为“无需专业装备” 等误导性宣传,导致游客准备不充分,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中国探险协会认为对无旅游团队组织资质的户外探险公司(个人、社团)进行监管非常有必要。
根据2021年以来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各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事故之所以发生,很多是因为部分户外探险从业者忽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盲目组织“野游”活动,且很多“野游” 的向导、领队和组织方没有合法资质。当户外活动没有专业的组织方,不具备组织户外探险活动的能力和资质,更没有完善的活动方案、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及紧急救援能力,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户外探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探险领队带领,必然导致户外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珠峰的愤怒
近期围绕珠峰发生了两例让人错愕的事件,一件是蔡国强烟花事件,另一件就是珠峰徒步遇险事件。而这两个事件都透露出人类的“征服丑态”。
由于身处恶劣的自然环境,珠峰并不是一个自然修复能力十分强悍的地方,保护还来不及,却又人为地进行破坏与挑战。
十一期间,上千名徒步爱好者涌入这片荒野秘境,展现的全部是人类的狂妄和无知。据当地人介绍,来珠峰东坡徒步的游客要在曲当乡进行实名登记、缴费,并由当地统一安排牦牛工和牦牛。往年同期,游客在四五百人左右已算不少,今年是他印象中珠峰东坡登记游客第一次突破千人。
不禁要问,在这种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徒步,没有人数的限制吗?据《新京报》报道,倒映着日照金山的湖边零星散落着塑料瓶,大煞风景;营地里的泡沫箱垃圾堆得溢了出来,极个别人在拔营时留下垃圾,遭人提醒,留下一句“我交了垃圾费了”便扬长而去……
反观珠峰另一侧的国家:2024年,尼泊尔当局共发放了421张攀登珠峰的许可证,同时计划今后两年内免除97座山峰的登山许可费,以鼓励外国游客攀登这些知名度稍逊的山峰,而不要扎堆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今年2月,尼泊尔政府出台了一项新的登山法规,明确禁止独自攀登珠穆朗玛峰以及其他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每两名登山者必须至少配备一名登山向导。而尼泊尔境内的其他山峰,每个登山团队也至少需要配备一名向导。
©摄图网
而我国对珠峰与户外爱好者的保护却落后于尼泊尔:仅由当地政府来监管,力度十分有限。
蒋琬文表示,在境外,部分国家尚未立法规范探险旅游商业行为,而国内对出境高风险项目的监管同样存在空白,无法有效保障游客安全。此外,对于一些未开发区域,虽然有相关禁止进入的规定,但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违规穿越行为屡禁不止。管理者不了解户外探险需求,缺乏行业调查,管理机制有缺陷,对自发性户外活动缺乏明确监管办法,安全培训和教育不足,经常采取“一刀切”的粗暴管理方式,且只管“堵”不管“疏”。
此外,景区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景区应急预案不足、预防措施缺失,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不足,极端天气预警机制不完善,对游客安全提示不够醒目和具体,应急响应速度慢且不够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健全,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
因此,中国探险协会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监管,与社会组织共同努力,推进户外活动规范化工作,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对探险领队等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培训,建立户外预警系统,加强户外活动过程监管。同时,建议相关从业机构要具备职业和经营能力,从业人员也应取得相应资质。
提升专业水平可“保命”
对于自然没有敬畏之心只是伤亡事件的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专业知识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不仅仅是消费者单方面的,组织者也同样并不那么“专业”。
蒋副秘书长建议活动组织者可以遵循以下工作流程:
1.对活动组织者的资质要求: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相关资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充分了解活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潜在风险,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制订详尽的活动计划、应急预案,准备充足且适用的装备和物品。
2.活动组织者应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包括环境风险评估、参与者健康情况、活动行为规范和应急处置规范;应提前进行场地风险排查和设施、设备维护,对活动参与者的着装、个人装备、身体条件进行全方位的要求和评估,随时观察参与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避免所谓的“极限挑战”和人员冲突。
3.行前应对所有人员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教学、特别事项提醒和装备检查,对应急预案(事故处理)进行学习,并明确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响应流程。
4.应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让所有活动参与者在组织者可控的范围内,同时,随时清点人数,对特别活跃或状态不好的参与者要格外关注,根据天气和环境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计划,确保人员安全。
此外,需要从组织、活动过程、救援等多方面规范户外活动。
(一)组织方面:
1.加强领队培训:中国探险协会长期举办探险领队培训班,如探险领队(初级)培训班采用线上理论录播课加野外集中实训的形式,课程涵盖户外生存知识、装备使用、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等内容,以提升领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2.严格资质审查:要求组织实施经营性户外活动、探险旅游的企事业单位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探险领队需有专业机构颁发的有效证书,如中国探险协会颁发的领队证书、中国登山协会颁发的户外指导员证书等。
3.完善风险评估与报备制度:中国探险协会发布《户外探险风险评估指南》,引导户外探险机构及探险者全面评估活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制定《高危探险活动报备指南》,明确高危探险活动的报备基本要求、内容和流程,要求组织者通过“中国户外预警救援平台”向协会提交活动方案及风险预案,协会向属地管理部门同步备案。
(二)活动过程方面
1.做好行前准备:参与者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高海拔地区需提前适应;备齐合规、适配的装备,如冲锋衣、保温毯、具备卫星通讯功能的手机等;严格遵守景区规定,杜绝进入未开发区域。
2.遵循出行原则:如 “三新不出行” 原则,即新线路、新队友、新技术同时出现时不要出行;“结伴同行” 原则,杜绝单人出行,最好至少4人同行;“四三三” 原则,合理分配体能、精力、食物、水和物资等。
3.加强过程管理:领队要具备丰富的户外经验,对地形和活动线路有深入了解,能够规划和选择安全路线,及时发现和避免潜在危险,面对突发情况能冷静应对并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三)救援方面
1.建立救援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杨忠岐根据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事故报告,建议建立由国家救援队伍参与、民间救援队伍作为补充的户外应急救援体系和户外安全预警系统。中国探险协会开发建设的“中国户外预警救援互助平台”,可以为景区、探险旅游目的地提供对游客位置等信息跟踪与安全保障,能有效降低户外安全事故。
2.完善应急预案:探险应急救援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完善。明确应急指挥部的职责,以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的流程和要求。
3.设立专项保险:设立救援专项保险,实现救援活动的社会化兜底,保护救援队伍自身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使民间救援事业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庆假期,映照出户外运动市场的热闹与短板,而这个短板由众多的生命拼成,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中国户外的爱好者们要知道,并不是穿上了登山鞋、爬过几次山就可以随便“挑战自然”的,挑战先从敬畏开始。而从业者们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呼吁与专业建议,以建立起更合规更安全的户外运动市场。(品橙旅游Lisa)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