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辽宁省着力构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新格局——沈阳、大连、盘锦3个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率先突破,营口、阜新等10个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梯次推进。各地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化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为宣传我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及“无废城市细胞”建设优秀案例,现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季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各地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无废景区”是“无废细胞”的重要单元,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期我们走进盘锦市,了解红海滩景区的“无废”实践之路。
红海滩景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全长18公里,依托辽河入海口湿地资源,以独特的翅碱蓬草景观为核心,苇海碧波环绕,是中国最北海岸线、十大魅力湿地。在“无废景区”建设中,盘锦红海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将“无废”理念融入景区规划、运营全流程。通过完善“无废景区”建设体系、开展“宣教+研学”特色活动、引导游客践行绿色旅游方式,全方位推进“无废景区”建设,同时,也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景区智慧与力量,守护红海滩的生态之美。
科学规划,筑牢“无废”根基。通过制定《无废景区创建工作方案》,构建起“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协同推进”的完善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为“无废景区”建设保驾护航,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立体宣传,厚植绿色共识。构建“线上+线下”多维宣传矩阵,线下通过生态标语、主题海报、电子屏滚动播放、趣味标识标牌、温馨小贴士等形式,营造沉浸式环保氛围;线上发布科普视频、互动话题,传播“无废旅游”理念。
创新举措,践行低碳理念。推行“无纸化+禁塑化”,门票系统全面升级为电子扫码入园,年减少纸质门票使用超百万张;推广电子导游系统,替代传统纸质游览手册。同时,严格落实禁塑令,景区内餐饮单位全面禁用一次性餐具与塑料制品,推广可降解、可循环环保用品;员工办公采用无纸化流程,布展使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
拓展研学,赋能生态教育。将“无废”理念融入研学课程体系,开发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垃圾分类实践等特色研学项目,引导学生认识生态价值,培养废物回收利用习惯等。
生态保护,守护湿地自然本底。秉持“保护优先、科学开发”原则,创新实施“土壤改良+生态补水+人工补植”三位一体修复工程。通过土壤深翻、局部降滩、淡水浇灌、潮沟疏浚等措施,红海滩碱蓬草覆盖面积从2019年的3000亩激增至 2023年的16000亩,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丹顶鹤、斑海豹等300余种珍稀生物提供优质栖息地。
来源:辽宁生态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