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泰国旅游,榴莲那可是主要打卡点之一,谁要是去了趟泰国没吃个榴莲回来,都感觉这趟就白去了。
结果今年一看,摊上的榴莲一堆堆地烂在那,味儿大得人都绕着走,这可不是水果不好吃啊,而是摊主这次真把人给整烦了。
以前买水果,挑一挑、摸一摸,这在国内再正常不过了,你想知道熟没熟、不熟不买,这有啥问题?
可现在在泰国,有些水果摊直接贴了大牌子:按了就得买,甚至还有更离谱的:摸一下赔100泰铢。
你说这谁受得了?在国内买西瓜还得敲敲呢,到了那边连碰一下都不行了,真是让人有点无语!
今年在清迈街头的时候,有一位中国游客走到水果摊前想买点水果,可一看到那块按了就得买的中文牌子,连话都没说,直接转身走了。
这事儿被拍下来发到了国内网络上,评论区立马炸开了。
有网友调侃:多看两眼,是不是还得娶回家?
还有人直接发朋友圈:这样啊,那你们自己留着吃吧。
没想到这风气越传越广,没几周,曼谷、普吉岛等地的摊位也都挂上了类似的标语,有的还加码了:摸一下赔钱、不买别拍照。
而且关键是这些牌子统统都是中文写的,没有泰文,也没有英文。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不是提醒所有人,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呗。
在中国的时候,我们买水果拍一拍、捏一捏这都是我们的挑选方式,这很正常啊,这怎么到了那边碰一下就得赔偿了。
其实摊主怕水果被捏坏了我们可以理解,就是用这种方式让人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好像被区别对待了一样。
这件事后来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刷屏,视频、图文、评论一波接一波。
网友就一个共识:被针对了。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还是泰国太依赖中国游客了,可又没把尊重放在第一位。
泰国旅游局的数据很清楚: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减少了近60%。
普吉岛酒店入住率掉了52%,曼谷直飞中国的航班砍了七成,免税店生意也差了一半。
但最惨的还是卖榴莲的摊主和果农,去年旺季的时候,榴莲都还供不上呢。
到了今年呢?榴莲出口量直接少了23万吨,摊主看着一车车榴莲从新鲜到发臭,也只能在这干着急。
有摊主说:以前中国人一来,一天能卖几十颗榴莲,现在一天连五颗都卖不出去了。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可说实话,早就晚了。
宰客、双标、贴歧视性中文标语,这些事早就积怨很多次了。
比如那个靠颜值火起来的“水果西施”,原本是靠短视频来吸引中国游客的。
结果后来被人曝光:对中国人收的是双倍价,而且不买果汁还不让拍照。
还有游客在普吉岛夜市买了一小块榴莲,被收了1000泰铢,投诉后摊主一句这是特级榴莲就打发了,也是没人管。
这些事一件件累积起来,游客也不是傻子,他们就一句话:不去了,爱谁谁。
不过市场不会一直空着的,泰国榴莲出口一滑,海南、西双版纳、越南、菲律宾这边立马就顶上来了。
2025年海南榴莲大丰收,甜度、口感都过关了,关键是价格还只有泰国的一半;
西双版纳更狠,3块钱一斤,游客还能进园子自己摘,拍照随便拍没人拦你。
现在国内游客已经不再盯着泰国了,跑去云南、海南这些地儿,既热带又熟悉,吃得放心、玩得也舒服。
西双版纳气候热、有傣族风情,和泰国还挺像的,但服务好、没套路,关键是没人挂着按了就得买的牌子。
芒市也火了,美食、庙宇、夜市一样不少,消费还不高。
有网友说得很直接:你别拿我当冤种,我自然愿意掏钱。
越南、菲律宾这边也不傻,2025年都推出了自己的榴莲旅游专线。
免费试吃,不买不强求,价格还比泰国便宜三成,还特地安排了中文导游对接服务。
意思很明显了:欢迎中国游客来买,来吃,来玩。
看到这阵势泰国摊主也坐不住了,原来是按了就得买,现在换成了按一下打八折,欢迎试吃。
有的摊位还画了个笑脸,写着欢迎中国朋友。
还有人开始卖创新菜:榴莲炖鸡、山竹炒饭、榴莲奶盖……想尽办法拉回游客。
可说实话,印象一旦砸了,很难再好了。
旅游这事儿,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开心,想去放松,想好好体验。
你让我舒服,我就愿意花钱;你让我不舒服,我立马就走。
花钱图个高兴,这没错吧?谁愿意被区别对待,或者被当傻子收智商税?
泰国榴莲这次这一波操作真是刷新三观,从中国游客抢榴莲抢到手软,到现在都没人去了,真是给自己找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