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0月11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秋日阳光下,杨安村的大官塘旅游区碧波荡漾,芝樱大道旁游人如织,活力沙滩上孩子们欢笑奔跑,心形湖心岛的野奢露营地点缀在山水之间。据了解,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这个距桐城市区仅6公里的村庄日均迎来1.5万名游客,单日营业额突破7万元。
“三可”体验链:让乡村游更有黏性
“我们旨在打造‘可看、可玩、可忆’的文旅体验链。”杨安村党总支书记黄加云介绍,尽管景区不收门票,但依靠丰富的业态,村里在长假期间实现了可观的营业收入。这条完整的文旅体验链,正成为杨安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可看、可玩、可忆”这六个字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杨安村对乡村旅游规律的深刻把握。
“可看”的是风景。285亩的大官塘水域碧波荡漾,环湖芝樱四季绽放,湖心岛形态优美,加之环绕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可玩”的是项目。水上运动中心、活力沙滩、野奢露营地、双塘垂钓中心,以及穿梭于各景点之间的观光小火车,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了丰富选择。改造自原余桥小学的研学基地,更是集学术报告、住宿餐饮、农耕与非遗传展、实践课程于一体,成为研学旅行的理想场所。
“可忆”的是体验。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农耕文化互动,品尝“文都杨安”系列富锌农产品,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生活。这种深度体验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照片,还有难忘的乡村记忆。
杨安村打造“可看、可玩、可忆”的文旅体验链
“一园一区一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杨安村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近年来,该村深挖自身潜力,着力构建以“一园一区一带”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
做强“一园”,智慧农业驱动新质生产力。 走进凯盛浩丰(桐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农场”。作为安徽省首个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这里采用荷兰文洛式温室、超白减返无影玻璃、自动化环境控制、生物综合防治等尖端技术,实现番茄等高附加值作物的全年高效、绿色生产。
园区已建成投产的一、二期项目总面积达173亩。该项目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20万元的稳定增收,更直接带动本地百余人就业,劳务收入超300万元,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效益。
做优“一区”,特色种植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 立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优势,杨安村建成5000余亩富锌香米基地,创新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文都杨安”等农产品商标。
“文都杨安”品牌依托4000亩核心富锌香米种植基地,积极推广“稻油轮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亩均收益提升40%,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同时,村里还整合了190亩瓜蒌子种植,以及特色瓜果、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形成集群优势,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做活“一带”,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精心打造的“U”形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将智慧农业、富锌田园、旅游观光、研学实践有机串联,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数字农业魅力,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和附加值。
凯盛浩丰(桐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番茄等高附加值作物
变化可触可感:从示范村到共富样板
“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杨安村焕发出十足魅力与旺盛活力。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杨安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2025年,预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从传统农业村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杨安村的蜕变源于对自身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科学规划。智慧农业产业园的科技引领,富锌农业的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业态创新,共同构成了杨安村乡村振兴的“三重奏”。
“可看、可玩、可忆”的文旅体验链,不仅是杨安村吸引游客的“法宝”,更是连接一二三产业,实现村强民富的“金钥匙”。在这里,农业变得时尚,文化变得可触,旅游变得深刻,乡村的价值被重新定义,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编辑 崔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