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3日报道台湾《中国时报》10月12日刊登文章,解读淄博周村古商城的文化密码,作者为谢雅卉。文章摘编如下:
淄博之名,取自淄川与博山,恰似一卷山水长卷徐徐展开。城中的梧桐树如卫兵般笔直列队,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齐国八百年的兴衰往事。这里曾是蹴鞠跃动的故土,亦是《考工记》中匠人精神的滥觞。如今的淄博,工业烟囱与陶瓷窑火在暮色中勾勒天际线,但那抹古意却悄然栖身于街巷深处,如老茶般愈陈愈醇。
还记得前些年,淄博凭借“烧烤”打造地方特色IP,以烧烤话题推广淄博文旅,成功走红。这座因“烧烤”而声名鹊起的城市,总让人误以为它的底色仅是烟火与喧嚣。然而,当脚步轻叩周村古商城的青石板、舌尖触到周村烧饼的酥脆时,方知淄博的魂魄,早已深藏于千年商埠的风骨之中。
周村古商城位于淄博的周村区。整个街区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不是商铺就是展馆,不禁让人觉得古商城仿佛就是淄博版的“前门大街”吧!
周村古商城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据考古发现,周村古商城曾是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当时曾是手工业、丝绸业发达的商镇。
踏入街口,恍若推开一扇时空之门,青砖灰瓦的店铺鳞次栉比,飞檐下的铜铃在风中叮咚,丝市街上仿佛仍能听见驼队铃铛的余响。
走在周村古商城里,每一处建筑空间都体现了明清古建筑群的独有特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保存完好,店铺林立的建筑特色,处处都凸显了周村古商城曾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商业重镇。中国古建筑专家赞誉周村古商城是“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
位于周村古商城的中央街区,可见“旱码头”三个大字的匾额,据当地大叔告知,是因为此处不临江河,却能以商聚财,故称“旱码头”。
说到周村古商城的非遗文化,位于南街东侧的周村烧饼博物馆非常值得参观。朱漆木门半掩着,麦香混着芝麻的焦香扑面而来。馆内展示了“周村烧饼”的地方发展史。
暮色四合时,古商城的灯次第亮起。青石板路被霓虹染成琉璃色,飞檐下的红灯笼随风轻摇,恍若宫崎骏笔下的幻境。夜市的人间烟火气、街边的地道烧烤、小饼卷着嫩葱与肉串的焦香,混着糖炒栗子的甜腻,在街巷间织就一张无形的网。糖画艺人以铜勺为笔、糖浆为墨,在石板上绘出腾龙彩凤。
淄博还发展夜经济,通过政策带动与辐射作用,推出星光游园会,融合了绚丽多彩的灯光艺术,让消费者在夜游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每当夜幕降临时,周村的夜市小吃便开始营业,人潮络绎不绝。依托周村数百年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淄博政府率先引领淄博本地商家倾力共创一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绚丽灯会,将周村大街600年的历史文化,及葫芦烙画、珐琅艺术、刻瓷艺术、锦灰堆、周村芯子灯等非遗文化一一展现,还通过万灯夜游、创意激光隧道等形式,让淄博越夜越美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