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全国游客挤爆景德镇,却不是为了千年瓷器。一家6元鸡排摊前,队伍蜿蜒百米,有人排队3小时只为和摊主说句话。摊主李俊永,人称“鸡排哥”,成了现象级网红。黄金周期间,他靠炸鸡排带动景德镇旅游订单暴涨60%,央视新闻跟踪报道,小红书笔记超66万点赞。
但鸡排哥的爆火绝非偶然。当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节接连出圈,旅游业已彻底转向——游客要的不再是风景,而是情绪。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带有“情感体验”标签的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翻倍。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指出,情绪价值正成为旅游消费决策的核心要素,预计2025年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一、小摊主的大境界:为什么游客愿意为他买单?
鸡排哥的爆火,始于一段30秒的短视频。视频里,他在景德镇文旅动员会上严肃强调:“国庆期间必须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网友被这种“小贩操心大局”的反差感击中,视频播放量破亿。随后,他金句频出——“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用幽默化解消费矛盾,用真诚拉近情感距离。
这种“接地气的哲学”精准戳中当代年轻人。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游客更渴望被尊重、被理解。一位排队3小时的成都大学生坦言:“和他交流像被充电,压力瞬间释放。”心理学专家分析,鸡排哥提供的并非鸡排,而是情绪疗愈——他让游客感受到平凡生活的温暖质感。
二、从流量到“留量”:情绪经济如何重塑旅游市场?
鸡排哥并非孤例。2023年淄博烧烤爆火,源于当地对大学生游客的极致宠爱:专列接送、商家绝不涨价;2024年哈尔滨冰雪节靠“夹子音”“人造月亮”宠溺“南方小土豆”,3天收入59亿元。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用情感连接替代硬件竞争。
文旅投资逻辑已悄然改变。某资深基金合伙人透露:“现在评估项目,优先考察情绪价值创造能力。高情感黏性的项目,复购率高出传统项目30%。”数据显示,景德镇民宿今年国庆预订中,60%游客明确表示“为鸡排哥而来”,但最终人均消费却比普通游客高出200元——情绪价值直接拉动了消费升级。
三、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情绪如何成为传播爆点?
鸡排哥的走红,离不开抖音、小红书的推波助澜。抖音《2025情绪消费报告》显示,情绪相关话题播放量破千亿,二创视频带动线下打卡潮。小红书旅游板块负责人指出:“真实、未经设计的‘活人感’内容最易引爆传播。”鸡排哥边炸鸡排边聊天的原生场景,比精致广告更能触发共情。
类似案例还有列车售货员@平不凡,他用“笨拙”的真诚卖货(如“有防腐剂,建议买但不建议用”),让网友专门购票体验其列车。社交媒体将个体情绪放大为集体共鸣,形成“情感种草-消费拔草-二次传播”的闭环。
四、情绪经济的未来:旅游业的下一个十年赛道
旅游专家吴必虎预测:“未来十年,旅游业竞争焦点将从资源转向情感体验。”这意味着,目的地需从“管理者”转型为“情感策划者”——例如培训商家提升服务温度,设计互动式情感项目。景德镇已快速反应,授予鸡排哥“文旅推介官”称号,将个人IP转化为城市品牌。
但情绪经济的核心在于真实性。鸡排哥的持久魅力,正源于他未被流量异化的本色——烫伤的手臂、沙哑的嗓音,反而成为真诚的注脚。试图复制套路者,只会被消费者识破。
鸡排哥的火爆,揭开了旅游业变革的冰山一角。当硬件设施趋于同质化,情感体验成为新的稀缺资源。从淄博到哈尔滨再到景德镇,爆火逻辑万变不离其宗:用真诚赢得共情,用共情撬动消费。下一个万亿赛道已在脚下——但唯有真实的情感连接,才能让流量真正变为“留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