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大地,稻菽飘香,宾客盈门。随着国庆中秋“双节”长假落下帷幕,山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
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966.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和5.0%。
数据的背后,不仅是人气的聚集,更是“好客山东”向“好客且宠客”的美丽蝶变,是文旅消费从“流量”到“留量”的深刻转变。
从“迎进来”到“留得住”
这个假期,山东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却意外成为检验各地文旅服务水平的“试金石”。面对天气的不利影响,山东各地化被动为主动,用一项项便民举措、一个个创新场景,诠释着“宠客”的新内涵。
沂蒙山龟蒙景区、云蒙景区创新推出“晴天险”,承诺假期遭遇降雨的游客可在明年9月30日前免费重游一次。看似是险招,实则是妙棋。一张“未来门票”,将单次消费转化成长期的情感链接。五莲山、红叶柿岩旅游区、临朐沂山风景区等纷纷效仿,将阴雨天的“未尽兴”变成游客与山东的“再相见”。
从“卖门票”到“赚口碑”的转变,体现了山东文旅发展的长远眼光。
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假期面向全国游客免门票,通过增加园内体验业态留住客流;泰山景区创新推出“泰山易停”系统,整合7.4万个泊位信息,为游客规划最优停车路线。
细致入微的服务,正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关键所在。
从“过路客”到“过夜客”
如果说应对天气变化体现了山东文旅的应变智慧,那么丰富产品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则展现了其“宠客”的积极作为。
这个假期,山东各地通过打造沉浸式夜游、举办特色美食赛事等举措,延伸文旅消费链条,让游客从“过路客”变成“过夜客”,从“观光者”升级为“体验者”。
济南趵突泉景区推出的主题沉浸式夜游《趵突夜画》,以“二安文化”为线索,让济南的千年文脉变得可触可感;临沂《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艺入夜开演,涑河南岸的休闲街区每晚演出近百场次;曲阜鲁源村“中秋奇妙夜”主题游,让游客体验鱼灯巡游、火树银花的唯美浪漫。这些创新场景,不仅留住了游客的人,更留住了游客的心。
在潍坊“蔬”香齐鲁·山东蔬菜美食争霸赛上,“一小时内吃朝天锅人数”挑战成功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国庆期间,山东在枣庄和潍坊以水果、蔬菜为主题举办两场美食赛事,仅枣庄赛区总客流量就达59.7万人次,拉动文旅综合消费3265万元。美食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让游客的味蕾记住了山东的味道。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
山东文旅的韧性与后劲,还体现在跨界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上。
这个假期,山东各地发挥“票根经济”的联动效应,将“宠客”服务链条延伸到更多元的跨界融合场景。
滨州市推广“文旅票根联盟”,将高速通行票根纳入餐饮、住宿、景区优惠体系;聊城依托“鲁超联赛”“全国轮滑赛”等赛事推出优惠政策,观众凭赛事有效票根,可在全市51家A级旅游景区享受免票或折扣优惠……
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文旅消费的边界,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转变。
另外,山东的“国际朋友圈”在国庆中秋假期显著扩大。
携程数据显示,假期山东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0%,青岛、泰安、济南三市贡献超八成份额。青岛邮轮母港接待国际邮轮3艘次,船上外籍游客近6000人,其中约四成选择下船后赴曲阜、泰安延伸游览,形成“海—山—圣人”经典线路;免签政策叠加直航恢复,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位列前五大客源地;入境游客平均停留3.2晚,高于国内游客0.8晚,充分展现了山东文旅的国际吸引力。
以匠心守初心,以温度求深度
山东文旅消费的韧性与后劲从何而来?其密码就在于:以匠心守初心,以温度求深度。
用“晴天险”将不利天气转化为情感链接的契机;面对游客需求的多样化,用沉浸式体验、跨界融合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面对文旅市场的激烈竞争,深耕本土文化,让“二安文化”“琅琊文化”“泰山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这份韧性,源于对文旅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文旅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长期培育的“情感经济”;游客满意度不是靠几个景点的堆砌,而是靠全程体验的优化;文旅竞争力不是靠门票价格的比拼,而是靠服务质量的较量。
这份后劲,来自对文旅融合的前瞻布局。文旅产业的未来,不在“门票经济”的窠臼里,而在“体验经济”的蓝海中;不在“资源依赖”的老路上,而在“创新驱动”的新途上;不在“单打独斗”的旧模式中,而在“全域联动”的新格局里。
长假虽已结束,但山东文旅的创新之路仍在延续。期待山东继续做好“留量”文章,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重逢的开始,让“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在创新与坚守中愈发闪亮。(文/陈一钊)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