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巴山蜀水间热潮涌动。当国庆的欢腾与中秋的团圆相遇,当草根足球的激情与诗画山水的魅力交织,巴中以其独具匠心的“文体旅融合”实践,书写了一幅以节兴赛、以赛促游、以游带消的活力画卷。这个双节假期,“川超”足球联赛的旋风席卷巴中,不仅点燃了球迷的绿茵梦想,更成为拉动消费、激发经济新活力的强劲引擎,让游客深度体验了巴中巴适的独特魅力。经第三方大数据综合测算,2025年国庆中秋假日,全市共接待游客308.77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92%。
以“川超”为支点
撬动文体旅融合大格局
“川超”(四川城市足球联赛)作为四川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业余足球赛事,自创办之初便承载着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它由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体育总会和全省21个市(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面向18-45岁的广大足球爱好者,以其鲜明的业余性和全民参与性,使其迅速成为现象级的区域体育IP。巴中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将承办“川超”赛事视为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促进消费升级的战略契机。
巴中的布局并非孤立地看待一场足球赛,而是将其置于双节长假和本地特色文旅资源的宏大背景之下。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精心策划了“赛季+红叶季”双季营销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节庆、体育赛事、旅游观光之间的壁垒,通过资源整合与联动,实现“1+1>2”的聚合效应。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川超”联赛激战正酣,6天内共进行18场精彩对决,巴中作为川东重要赛区,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目光。与此同时,巴中光雾山国际红叶节也盛大开启,体育的动感与自然的静美,在巴中实现了完美同框。
多维引流举措
畅通“流量”变“留量”转化路径
为将赛事的关注度有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力,巴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强、吸引力足的引流举措。
“一票多享”机制,打造消费闭环
这是巴中此次融合实践的最大亮点。观众凭“川超”赛事门票,不仅可入场观赛,还可在光雾山、南龛石窟等多个核心景区享受门票减免优惠,更能在指定的餐饮、住宿及特产商店享受同步折扣。这一机制如同一条金线,将赛场、景区、酒店、餐馆、商铺串联起来,形成了“观赛-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一站式消费闭环,极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真正实现了“赛场与全域旅游的闭环联动”。
消费券精准投放,真金白银让利惠民
双节期间集中发放了50万元的餐饮住宿消费券,这些消费券通过线上平台便捷领取,直接抵扣消费金额,有效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刺激了消费欲望,为本地商户带来了直接的客流和收入。10月6日“川超”巴中赛区现场观赛人数达21996人,带动巴中经开区单日消费市场营业收入1435万元,同比增长12%。
交通保障与便民服务,提升出行体验
为确保球迷和游客出行无忧,巴中开通了直达赛场的免费观赛公交专线,并协调提供了停车优惠等措施。这些细致的服务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营造了友好、便捷的旅游环境,让更多人愿意来、方便来。
“川超好物市集”与特色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赛事期间,巴中在赛场周边及重点商圈搭建了“川超好物市集”,集中展销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巴山土鸡、茶叶等本地名优特产。同时,全市组织动员超过200家商户,围绕“激情川超”“味美巴中”“潮玩乐购”等主题,推出了40余场特色让利促销活动,如“足球嘉年华”“双节同庆”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市场供应,更营造了热烈的消费氛围,让游客在观看精彩赛事之余,也能尽情享受“逛、吃、购”的乐趣。
区县齐发力
共绘巴中文旅新图景
巴中的文体旅融合并非市本级的“独角戏”,而是全市上下联动、各区县百花齐放的“大合唱”。
巴州区作为主城区,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优势,深入开展“票根畅享”活动,鼓励商圈、夜市与赛事联动,推出“观赛套餐”“深夜食堂”等,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延长消费链条。恩阳区依托古镇旅游资源,举办中秋主题文艺晚会、民俗巡游等活动,将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南江县巧妙借势“川超”热度,持续开展“羊BA”乡村篮球赛等本土特色赛事活动,与“川超”形成呼应,展现了巴中人民热爱运动、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央视主持人杨帆的意外空降,更是给现场带来了超大惊喜!在“羊”BA赛场为球员加油,与游客亲切互动,不少人趁机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特别的时刻。
通江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升级文博场馆展览,推出红色研学旅行线路,并与“川超”主题结合,开展体育精神与革命精神对话的主题活动,吸引了一批研学团队和家庭游客。平昌县结合自身资源,推出非遗文化展演、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观看球赛之余,能深度体验巴中的地域文化魅力。巴中经开区开展“巴城赛演季·经开潮乐荟”活动,成为球迷和市民赛后休闲的好去处。活动现场不仅有各式美食,还汇集了炒货、糖果、点心等休闲食品以及多种日用品,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文旅示范区打造“赛事+旅游”新型消费场景,对持票根的球迷和参赛队员、裁判员、教练员,均可在兴文体育中心的光雾山营运服务点报名景区直通车,享受专属服务,也为光雾山带来潜在客流。
这种全域联动、错位发展的模式,使得巴中每个区域都能找到与“川超”结合的切入点,共同构成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大文旅消费场景。
消费数据亮眼
融合成效显著
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叠加效应,在这个双节假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结出了丰硕的经济成果。“川超”赛事的举办,为巴中带来了显著的消费拉动效应,文旅+体育双线发力,巴中文旅消费市场双节假期持续走热。
住宿餐饮业火爆。各大酒店、民宿预订率显著提升,特色餐馆一座难求,消费券的使用更是直接刺激了交易额的增长。双节期间,巴中经开区重点酒店营业额较去年提升9%,10月6日巴中对阵成都赛事当日,景区赛场周边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旅游景区人气攀升。南龛石窟等景区因“票根”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持票的游客,客流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双节期间,南龛石窟景区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门票收入超30万元,不少球迷在观赛后专程前往,沉浸式感受千年石窟文化的独特魅力。
零售商业持续升温。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和销售额明显增加,“川超好物市集”上的土特产销售火爆,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10月6日,“川超”巴中主场对阵成都,我市万达商圈单日实现4.8万客流量,实现销售额约260万元,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3%以上。
交通出行需求旺盛。免费公交专线满载运行,自驾前来观赛旅游的车辆显著增多,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收入。双节期间,全市重点酒店入住率在95%以上,全市商圈商超累计吸引客流120万人次,限上商贸企业销售额超9亿元、同比增长9.1%。
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赛事+文旅”模式的强大带动力。它成功地将赛事的“人气”转换成了市场的“财气”,将游客的“流量”转化为了消费的“留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探索发展新路径
塑造城市新名片
“川超”燃动巴中双节的实践,其意义远超出一次假期经济的成功。它为类似巴中这样的地区如何利用重大节庆和赛事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它是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它证明了体育不仅是全民健身的方式,更是拉动旅游、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态的共生共荣。
它是激发内需潜力的有效途径,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激发内需是重要课题。巴中通过打造复合消费场景,提供了高质量的供给,有效激活了本地消费市场,也为外来消费创造了吸引力。
它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战略窗口,“川超”赛事通过媒体转播和大众口碑,向全国全省展示了巴中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巴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巴中以“川超”为媒,以融合为径,成功举办了一场体育的盛宴、旅游的盛典、消费的狂欢。这不仅是巴中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铿锵脚步。未来,巴中将继续深化“体育+”模式,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让“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品牌更加响亮,让文体旅产业成为驱动老区振兴发展的更强动力。
END
巴中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编制
一审一校:黄园园
二审二校:严匀曼
三审三校:杨维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