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再添新亮点。在浙江遂昌、山东招远等多地,以 “亲手淘金、金片可带走” 为核心的金矿主题游意外走红,成为继古镇、山水之后的又一现象级旅游热点。其中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表现尤为突出,国庆期间预约人数突破 1.5 万人次,每日有上千名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淘金乐趣。这种将工业遗址、民俗体验与财富期待相结合的旅游形式,不仅让千年矿冶文明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更精准契合了当下游客对 “参与感 + 性价比” 的消费需求,为传统景区转型提供了新样本。
淘金池边的热闹图景:筛子摇晃间的期待与惊喜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淘金区位于黄金博物馆东侧,一片约 200 平方米的露天区域被划分成 12 个长方形淘金池,池壁由青石板砌成,底部铺着细腻的河沙与鹅卵石,清澈的山泉水从池首缓缓流入,在池尾形成细小的瀑布。每个淘金池边都配备了 10 把竹制淘金筛,筛网孔径约 0.5 毫米,边缘包着防滑的橡胶条,这是景区为游客准备的专用工具。国庆期间的每天上午 9 点,淘金区的广播刚播报完安全须知,游客就会迅速占据各个池边位置,原本空旷的区域瞬间变得人声鼎沸。
10 月 4 日上午 10 点半,26 岁的上海游客小张正蹲在 3 号淘金池边,双手紧握淘金筛的木柄,顺着水流方向轻轻画圈摇晃。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筛网底部,眉头微微皱起,生怕错过任何一点闪光。“刚开始以为随便晃几下就行,没想到这么有讲究。” 小张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按照工作人员教的方法,先将筛子浸入水中没过沙层,然后缓慢提起,让水流带走轻质的泥沙,只留下比重较大的颗粒物。这样重复十几轮后,筛网底部只剩下十几颗细小的石子和一片米粒大小的金箔。
“找到了!真的有金子!” 小张突然提高声音,右手食指小心翼翼地挑起那片金箔,放进景区提供的透明密封袋里。阳光透过密封袋,金箔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他立刻掏出手机拍照,镜头里的金箔虽然只有 0.04 克重,按当前金价价值约 36 元,但他的脸上满是成就感。“花 30 块买的基础体验票,本来就是图个新鲜,没想到真能淘到,这趟太值了。” 小张说,自己前一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淘金视频,临时更改行程从杭州赶来遂昌,排队半小时的等待完全值得。
在小张旁边的淘金池,来自吉林长春的 68 岁游客吕永慧正和孙女一起协作。吕永慧负责稳住筛子,10 岁的孙女蹲在旁边帮忙观察,祖孙俩不时低声交流。“这是我第一次进矿山,更没想到能亲手淘金。” 吕永慧戴着老花镜,手指轻轻拂过筛网,“小时候听长辈说过‘沙里淘金’,今天才算真正见识了,比在博物馆看图片生动多了。” 孙女突然指着筛子喊 “奶奶你看”,原来是一片金箔粘在了筛网边缘,祖孙俩兴奋地举起筛子向工作人员展示,工作人员笑着递来密封袋:“这是你们的‘战利品’,可以直接带走。”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国庆期间淘金区从早上 8 点开放到下午 5 点,每个小时都会往池中补充新的沙金混合物,其中包含提前准备好的金箔,累计投入量已超一公斤,价值超百万元。“这些金箔大多在 0.03 克到 0.05 克之间,虽然价值不高,但足够让游客感受到淘金的乐趣。” 工作人员一边整理工具,一边指向不远处的告示牌,上面清晰写着 “淘得金片均可免费带走”,旁边还贴着不同重量金箔的参考图片,方便游客对照。
矿洞深处的时光之旅:触摸千年矿冶文明
除了淘金池的互动体验,遂昌金矿的核心吸引力还来自那些穿越千年的矿洞遗址。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历经千年仍在开采、且可对外开放参观的金矿,景区开放的唐代、明代古矿窟区域,让游客得以近距离触摸古代采矿技艺的痕迹。国庆期间,每天有 8 趟观光小火车往返于矿洞入口与核心遗址区,每趟都座无虚席。
乘坐小火车进入矿洞前,游客需在入口处领取安全帽,帽檐上配备了可调节亮度的头灯。小火车启动后,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约 5 分钟后抵达第一个站点 —— 唐代金窟入口。这里的矿道高度不足 1.8 米,宽度仅能容纳两人侧身而过,地面铺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墙壁上还留存着人工凿刻的痕迹,深浅不一的凿痕里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唐代矿工没有现代化工具,全靠锤子和凿子开采,一天最多只能推进 30 厘米。” 随行的导游用手电筒照亮墙壁上的刻字,“这些模糊的文字是当时矿工留下的记号,记录着开采日期和矿脉走向。”
矿洞内部温度常年保持在 18℃左右,与洞外 30℃的气温形成鲜明对比,不少游客刚进洞就忍不住感慨 “太凉快了”。在明代矿窟区域,灯光投影技术还原了古人采矿的场景:虚拟的矿工弯腰凿石、背运矿石,配合着低沉的凿击声与吆喝声,仿佛穿越回几百年前。墙壁上镶嵌着几块露出表面的金矿石,呈现出暗黄色的金属光泽,导游介绍:“这些是天然金矿石,黄金就藏在石英脉中,需要经过破碎、研磨、提炼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纯金。”
来自杭州的李先生正带着 8 岁的儿子仔细观察矿石,他指着矿石对儿子说:“你看,黄金不是直接躺在沙子里的,而是藏在石头里,需要很复杂的过程才能取出来。” 儿子则拿着景区发放的科普手册,对照着手册上的图片寻找矿石中的金脉。“之前带他去博物馆看黄金展品,他没什么兴趣,今天在矿洞里,反而主动问了很多问题。” 李先生笑着说,儿子已经学会了 “黄金比重比沙子大” 的原理,还知道了古人如何利用水流分离金沙,“这种‘玩中学’的方式比书本教育管用多了”。
矿洞尽头连接着黄金博物馆,这座外表朴素的建筑内部却别有洞天。大厅的四根立柱和穹顶贴满了 1 万多张金箔,灯光照射下金光闪闪,不少游客刚进门就停下脚步拍照。馆内陈列着一块 25 公斤重的金砖,旁边立着 “抱金砖挑战” 的牌子,游客可以尝试抱起金砖,感受 “沉甸甸的财富”。来自四川的游客何辛光刚抱起金砖就赶紧放下:“比想象中重太多了,这一下算是直观感受到黄金的密度了。” 博物馆的另一侧还展示着从矿石到金饰的完整制作流程,工作人员会定时进行现场演示,熔化的金液倒入模具时发出的 “滋滋” 声,总能吸引大批游客围观。
爆火背后的逻辑:金价与体验感的双重驱动
这场金矿游的热潮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国际金价上涨带来的关注度提升,与旅游产品自身高性价比、强参与感的双重推动。2024 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走高,伦敦金现价格在四季度创下 2663 美元 / 盎司的历史新高,2025 年国庆期间更是维持在 2800 美元 / 盎司以上的高位。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随之上涨,部分品牌金饰价格超过 1140 元 / 克,黄金投资与收藏热度空前。
金价的飙升让大众对 “黄金” 的关注度达到新高度,而金矿游恰好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接触黄金的途径。遂昌金矿的淘金体验仅需 30 元,成人景区通票(含矿洞参观、博物馆游览、抱金砖体验)线上售价 116 元,一家三口的总花费通常不超过 500 元。相比动辄数千元的黄金首饰,这种 “花小钱触达财富” 的模式极具吸引力。“本来打算给妈妈买个金镯子,看到淘金项目就想来试试。” 准备购买黄金饰品的杭州游客小吴说,就算淘不到大额金片,能亲手体验淘金过程也很满足,“相当于用 30 块钱体验了一把‘淘金者’的生活”。
高性价比之外,强参与感是金矿游留住游客的核心密码。在传统旅游模式中,游客多是 “走马观花” 式的旁观者,而在金矿游中,游客成为了主动的参与者 —— 从淘金池里的筛选操作,到矿洞中的探索发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亲身投入。这种 “未知性” 带来的期待感,远比固定的景点更能激发兴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丽云指出,金矿游的走红契合了旅游消费从 “观光” 向 “体验” 的转型趋势,“亲手淘金、带走金片的互动形式,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提供了情绪价值,很容易在社交平台形成传播”。
景区的细节设计更让体验感进一步升级。淘金池旁不仅有工作人员随时指导技巧,还摆放着科普展板,用漫画形式讲解 “重力选矿法” 的原理;矿洞游览中,导游会结合遗址讲解环保开采的重要性,提醒游客 “黄金资源珍贵,需要合理保护”;博物馆内设置了儿童互动区,提供金箔贴画、矿石彩绘等手工项目。来自衢州的游客晴雯和朋友在遂昌停留了两天,除了淘金和逛矿洞,还体验了景区的淘金大赛,虽然没拿到名次,但获得了一枚银质文创书签。“这里不是简单的‘玩’,还能学到东西,临走时淘到的金片和书签,都是很特别的纪念。” 晴雯说,自己已经把这个地方推荐给了身边很多朋友。
热度延续的伏笔:从观光到沉浸的升级之路
10 月 7 日下午,国庆假期接近尾声,遂昌金矿的淘金区依然有不少游客。来自上海的游客陈艳正帮女儿把淘到的金片和彩色玛瑙石装进纪念盒,盒子上印着 “遂昌金矿・千年淘金记忆” 的字样。“女儿说这是她国庆最开心的事,回家要把金片放在书桌上当摆件。” 陈艳笑着说,虽然金片很小,但这份亲手获得的 “财富”,比买的玩具更有意义。
景区出口处,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游客留言本,上面写满了各种反馈:“30 元淘金太值了,下次带爸妈来”“矿洞讲解很详细,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能增加金饰手工体验项目”。这些留言被景区负责人罗峰一一记录下来,他透露,景区已经启动 5A 创建计划,首期 2 亿元资金已到位,9 月底首个提升项目已动工。“目前的产品还属于‘观光 1.0 版本’,接下来会融入更多沉浸式元素。” 罗峰介绍,未来矿洞将引入游戏场景,游客可以通过完成 “采矿任务” 解锁历史知识;酒店将改造为黄金主题酒店,房间内会设置小型淘金体验装置;黄金博物馆则计划新增金饰加工、金箔艺术等体验课程,让游客能亲手将淘到的金片制成饰品。
在景区的黄金制品商店里,不少游客正在挑选纪念品。这里的金条价格紧随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金价,饰品价格低于主流品牌,部分金料来自遂昌金矿自产。来自江西的游客周女士买了一条金项链,她特意选择了 “矿标镶嵌” 款式,吊坠里嵌着一小块遂昌产的金矿石。“既能买到黄金,又能留下景区的印记,这种纪念品很有意义。” 周女士说,自己已经和家人约定,等景区升级完成后再来二刷。
夕阳西下,最后一批游客带着淘到的金片和纪念品离开景区,淘金池的水流渐渐平缓,矿洞入口的小火车完成了当天最后一趟运行。工作人员开始清理淘金池,将剩下的沙砾收集起来,准备第二天重新混入金箔。远处的黄金博物馆亮起灯光,穹顶的金箔在夜色中闪着柔和的光,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千年金矿的过去与未来。而那些被游客带走的细小金片,正承载着国庆假期的独特记忆,在不同城市的灯光下,折射出属于普通人的欢喜与满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