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主打“松弛感”的深度游玩法,在西安年轻人的社交圈中悄然风靡。
携程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远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是今年假期的主旋律。西安凭借其深厚的千年历史底蕴与持续创新的文旅产品,稳居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前十,是西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市。
在全国旅游市场呈现出“文化深度游、品质消费升、服务体验优”的趋势下,西安的年轻游客正清晰地将旅行意义指向“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
这个假期,年轻人纷纷放弃紧凑的行程、拒绝疲惫感,转而拥抱低能耗、重体验的“深度游”。
城市是厚重的,但也难免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密集的楼宇与日益同质化的文旅产品,催生了审美疲劳与身心倦怠。
图源:今日灞桥
年轻人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出行,不为打卡KPI,只为真正的精神放松和治愈,而区县周边游提供了“睡到自然醒、穿拖鞋逛集市”的松弛空间。
图源:蓝田旅游
县域作为城乡枢纽,保留着未过度开发的原始自然风貌。蓝田的荞麦花海、周至的黑河森林公园,为年轻人提供了“天然氧吧”般的自然疗愈;水陆庵古会的吹糖人、蓝田“厨师之乡”的九大碗,则满足了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情感寄托。
图源:西安文旅
这种“未被打扰的原始感”,在高度标准化的都市生活中尤为稀缺。加上“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的消费亲民特性,让县域深度体验展现出巨大吸引力。
面对年轻人追求情绪价值与深度体验的新需求,西安周边区县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
,将“深度游”与“松弛感”完美融合。
图源:佰瑞猕猴桃研究院
周至县依托“中国猕猴桃之乡”,将简单的鲜果采摘升级为沉浸式的田园生活体验;骆峪村借“千万工程”东风,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田园民宿;广济镇通过举办槐花节、桑葚采摘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层次感。
图源:蓝田旅游
蓝田县将军村以“关中民居美学”为核心,将老窑洞改造为文创展厅;九间房镇峪口村瞄准“亲子微度假”市场,打造稻田小火车、农耕课堂等项目,并巧妙引入“村咖”业态,形成了“乡村美学+亲子互动”的成熟模式。
图源:西安发布
临潼区深耕“石榴+”,推出融合石榴花观赏、石榴盆景艺术、石榴采摘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线上认养果树、线下丝路研学等创新活动,不断延伸石榴产业链的价值。骊山脚下的华清宫推出“康养夜游”,将传统温泉体验与全息光影秀结合,塑造了日摘石榴、夜沐温泉的休闲新模式。
图源:新西安乱弹
鄠邑区渼陂湖以诗词夜游展现湖光山色,剪鸭村依托非遗剪纸实现体验式消费转化,就连那条著名的“八号公路”,也是将艺术展览、农业采摘与美育研学串联起来,并引入土锤咖啡等网红业态,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游览动线。
年轻人持续变化的需求,正推动西安周边游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如今的县域,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乡过渡带,而是一种新型的城乡空间与社会结构。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和文旅产业的勃发,如何升级县域文旅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源: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精准化供给”将成为核心。比如,面向“文化控”,可围绕“唐诗之都”策划“唐诗地图寻踪”;针对“治愈系”人群,依托秦岭生态资源,发展“森林疗愈”“山地瑜伽”等康养业态;为“社交型”游客,打造“电竞+露营”“非遗+剧本杀”等跨界产品,让旅行成为拓展圈层的“社交货币”。
图源:剪鸭村
“在地化深度”将成为竞争关键。从临潼石榴的全链开发,到蓝田乡村的美学重塑,从博物馆、遗址向“体验场”转型,到面向兴趣圈层的深度内容设计……事实上,只有将本地资源转化为不可复制的体验,才能持续吸引年轻人。
图源:灞桥文旅
“无缝且温暖”的服务体验是基础。再好的创意,也需要极致的服务来承载情绪价值。西安县域旅游正通过专业化人员培养、智慧化流程设计与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游客体验。随着配套服务日益成熟,县域旅游也将打开经济发展的新窗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图源:蓝田旅游
深度体验游在西安周边的火热,本质上是一场从“经营景点”到“经营旅程”、从“卖资源”到“卖生活”的系统性变革。
西安周边的县域,以独特的自然风貌、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逃离喧嚣、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可以寻找一方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原创:西安报业·城端传播 文明西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