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承载长江文化的关枢之地。为助力湖北打造长江文化高地,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央广网联合湖北省文旅厅推出《寻迹长江》全媒体系列综艺直播,深植长江文化之根,解读荆楚文化密码,让厚重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让长江故事生生不息、永续流传。
你或许读过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也曾在《三国演义》里神游过“刘备借荆州”的烽火岁月。但只有真正在荆州大堤看大江奔涌,在荆州古城墙上听风声过耳,你才会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长江文明最炽热的书写者。
这里是楚国古都,是三国名城,是长江深情拥抱的土地。11月25日,央广网《寻迹长江》全媒体综艺直播走进荆州,一支“知音探秘团”兵分两路,开启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求索:A线“江韵商探组”深入沙市码头,叩问“黄金水道”的商贸脉搏;B线“古城文踪组”直抵荆州古城,探寻“楚韵三国”的文化根魂。当两组人在古城墙下胜利会师,六件文明信物合璧,一幅跨越三千年的楚文化长卷,在长江之畔徐徐展开。
一条江,半部史:沙市码头的“商贸心跳”
在沙市码头文创园,修旧如旧的红砖厂房、百年老建筑的历史片区,仍在低语着“黄金水道”的辉煌。
“知音探秘团” 的江韵商探组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商贸寻踪”——他们找到了三把“钥匙”:荆缎、漆器、商船。
荆缎,轻薄如翼,曾是远销海外的“液体黄金”;漆器,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凤鸟纹饰中藏着楚人的精神图腾;而那几条木质小船模型,则是穿越时空的凭证,见证着无数商贾、移民与梦想家的出发。
沙市码头(央广网发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长江从来不只是水道,它是文明的黄金通途。”本期嘉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江敏说。沙市码头是中国内陆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它不仅是物流的枢纽,更是长江商贸文明的“活档案”,是荆州走向世界的一扇窗。
一座城,千年魂:荆州古城的“文化脊梁”
与此同时,“知音探秘团”的古城文踪组正行走于荆州古城之中,他们的任务是集齐象征荆州文化巅峰的 “文魂三绝”。
他们在互动问答中获得的令牌,是忠义仁勇的武圣象征,守护着江防要塞;在朝宗楼寻得的古荆州地图,清晰地标明了长江与古城唇齿相依的战略格局,“得荆州者得长江”的军事价值跃然纸上;而那份珍贵的楚简,其上“父母在,不远游”的鸟篆文字,不仅展现了楚人飘逸浪漫的性情,其背后更是荆州作为“简牍之乡”的深厚底蕴。
“我们脚下的荆州古城,是‘层叠的城’。”荆州文旅推荐官邓曼说,“三国时期的城墙,其实深埋于今日地面数十米之下。我们现在所站的明清城墙,高达38米,而两千多年前的楚都‘纪南城’遗址地面,竟与此处城墙顶面齐平,这充分体现了古人择高而居、应对水患的生存智慧。”
当商脉遇见文魂: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合璧”
在直播的高潮时刻,双线探秘团带着各自寻获的信物胜利会师,一场名为“三国英雄路·我在荆州演三国”的微演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随着身披战袍的关羽NPC持刀登场,四位探秘团成员在他的指导下,开启了沉浸式的历史体验。
在剧组的精心编排下,探秘团成员们手持道具刀枪,分列“关羽”左右,认真学习每一个招式。从“大刀向前”到“反转回身”,从“踏步转身”到最后的“亮相拿神”,“关羽”一招一式地传授,成员们一丝不苟地模仿。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互动,欢笑声在荆州古城墙下回荡。
当代表“商贸之脉”的荆缎、漆器、商船,与象征“文化之魂”的令牌、古荆州地图、楚简在特制拼图中完美嵌合,一幅完整的“荆楚密码图”终于呈现。
李江敏教授总结道:“这六件信物,是长江文明的鲜活切片。它们雄辩地证明,长江的伟大,从不止是哺育万物的‘物质之江’,更是塑造我们民族精神的‘文明之江’。就像成员们习武需要打好基础一样,千年商脉与不朽文魂在此交融共生,共同铸就了荆州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厚度与生命力。”
你为什么该来一次荆州?
因为这里,有长江最深的眷恋。
江水在此放缓脚步,把三千年的风云际会,沉淀为古城的砖石、码头的铁轨、三国的传奇。
更因为这里,有文明最活的现场。
你可以在沙市码头文创园喝一杯咖啡,听江风讲述百年前的船鸣;也可以在古城墙下穿一袭战国袍,与关公隔空对话;你甚至可以亲手触摸那些刻有工匠姓名的城砖,感受那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千年匠心。
“一座荆州城,半部三国史。”但荆州,远不止三国。
它是楚文化的源头之一,是长江文明的核心切片,是“知音湖北”悠长而深沉的回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