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辽沈战役纪念馆凭借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和周到细致的服务,成为游客观众的热门打卡地,为英雄城市锦州增添了独特魅力。据不完全统计,十一期间,辽沈馆及东野前指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分支机构累计接待游客超33万人次,单日峰值达5.8万人次,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这不仅体现了游客对革命历史的深情追寻,更是对这片红色沃土的崇高礼赞。

周密部署 安全护航
为迎接国庆中秋小长假的参观高峰,辽沈馆提前部署,对主体陈列馆及东野前指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等分支机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检修,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在开放安排、服务优化、安全保障、活动策划、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制定多方面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响应,全力守护游客安全。
优化体验 “宠”客升级

长假期间,每天早上8点一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众纷至沓来,馆门前便排起“长龙”。为满足观众游客参观需求,辽沈馆实施延时开放:开馆时间提前至8:30,闭馆延长至19:00。同时,免费讲解场次由每日的4场增至10场,八天假期共提供近百场免费讲解,“全景画”的播放频次增加到每天20场,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满足广大游客观众的需求为第一要务”的承诺。
多彩活动 沉浸体验
为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辽沈战役纪念馆及东野前指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分支机构紧扣国庆、中秋主题,依托各自资源优势,策划推出系列沉浸式社教与研学活动,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假日里,主体陈列馆的“红色日历——同庆华诞·共祝祖国”“追寻·曙光——铭记英雄志·少年承荣光”“月满中秋 情聚辽沈”、东野前指旧址推出“红色嘉年华”“家国庆团圆 共建文明城”、配水池战斗遗址的“智勇大突围 盛世迎华诞”“品中秋古韵 忆辽沈烽烟”等8场社教研学活动从红色宣讲到共情高歌,从亲子闯关到情景剧演绎,从寻迹遗址到手工制作,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观众热情参与。

此外,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白山黑水间的红色印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专题展览》所展现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民族抗战的号角的壮阔历史也让观众游客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贴心服务 传递温情

十一假期,辽沈馆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从游客中心的热情引导到主体陈列馆内的精彩讲解;从便捷的行李寄存到人流密集处的有序疏导,他们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每位游客提供全方位保障。高峰时段,讲解员与安保人员实施分段导流,有效避免拥堵,确保参观秩序井然。针对老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假期期间共为游客免费提供轮椅、童车租借50余次,细微之处的关怀传递着尊重与温暖。
多方联动 秩序井然


假日期间,辽沈战役纪念馆与锦州市交警、巡特警、属地街道以及多个志愿服务队紧密协作。每天,来自凌河区康宁街道的大学生志愿者、锦州高速公路小红帽志愿者、锦州移动、锦州联通公司的志愿者们统一着装,在园区和展厅内引导游客、维持秩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交警、巡特警则每日部署百余名警力全力疏堵保畅,设置临时停车区,科学布控执勤点,实时维护周边交通秩序,保障游客出行顺畅。每天在馆内外还有近百名交警、巡特警及志愿者与我们馆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通过现场宣传引导、维持秩序、提供咨询、疏堵保畅、巡逻管控、预设临时停车区域等举措,提升游客参观质量。
历史回响 致敬英雄

假期中,一位身着戎装、挂满奖章的老英雄刘志格外引人注目。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已有95岁高龄,这次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老人轻抚烈士名录墙、看着展柜里的文物时,眼中闪动着泪光,仿佛老英雄已穿越时空与昔日袍泽重逢。这动情一幕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向英雄致敬的掌声由衷响起。
这个十一假期,辽沈战役纪念馆不仅成为人们感受节日氛围、汲取精神力量的殿堂,更以贴心的服务与丰富的活动收获八方赞誉。未来,辽沈馆将继续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引领作用,深挖红色资源,创新展陈方式,提升服务品质,让每一位游客在缅怀先烈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沉浸体验中赓续红色血脉。历史的回响在此激荡,激励人们铭记来时路,奔赴新征程。
编辑|李佳音
检校|张 冬
责编|李梦璐
监制|刘 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