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7日,2025上海书展“旧书新知·淘书乐”3.0升级版市集,将在苏河华政湾举办。这是去年11月,“淘书乐”第一次开进上海校园后与华政的又一次牵手,邀请读者感受知识的代际循环,与旧书结缘,带走独特的城市阅读记忆,见证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
10月10日晚,华灯初上,刚刚布展完毕的旧书市集现场,附近居民、大学生、带着孩子的家长已迫不及待地走进旧书的海洋……
10月10日晚,刚刚布展完毕的旧书市集现场,读者已迫不及待地走进旧书的海洋。
在百年学府邂逅“可带走的书香”
“吃咖啡”是上海20世纪初以来盛行的摩登生活方式,“看旧书”是江南文脉传承中绵延不绝的书香雅趣,华政校园所在的“圣约翰大学旧址”则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见证。三者结合,是海派文化场景在当代的呈现。
此次旧书市集经过深度策划,将带来2万余种古籍文献、民国书刊,近3千种文学、少儿、艺术、政治、法律、历史、生活科普、汉译经典名著等低至3折的特价图书,以及近百种由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提供的低至5折的港台版热销好书。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内的历史建筑群及高校人文学科等内容呼应,市集上还将展示一批由上海图书公司所藏的稀缺古旧书刊,如《中国建筑汇观》《建筑月刊》《建筑学报》《上海县志》《上海之商业》《营造》《中国建筑展览会会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
现场旧书已就位
在以签名本、稀缺书、断版书等书籍为核心的“宝藏书”主题专区,市民读者与师生还可领略《现代文坛内外》(倪墨炎签名本),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莉的著作《打回老家去》,由詹姆斯·勃脱兰著、林淡秋译,出版于1939年的《中国的新生》等稀缺书的风采。港台版热销好书涵盖社科、文学、生活美学等类别,包括《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签名本)、《我们并不知道》(金宇澄签名本)、《猫鱼》(陈冲签名本)、艾米莉·科尔(英)主编的《世界建筑经典图鉴》等重点品种。同时,全新打造的“读书人”图书盲盒涵盖几十种人文社科类主题书籍,供读者随机“认领”。
在百年历史建筑群中,市集特别辟出一方休闲天地,读者可一边品茗咖啡,一边随意翻阅特价旧书,甚至无需起身寻找收银台,只需扫描身边的二维码,完成自助下单,把“偶遇的惊喜”收入囊中。
在百年历史建筑群中,市集特别辟出一方休闲天地。
市集七天,市民读者可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华政园内,尽情体验“淘书”之趣,收获古旧书刊与历史建筑中蕴藏的“人文记忆”,构建属于自己的“旧书朋友圈”。市集将“旧书流通、阅读循环、人际交流、文化传播”理念融合,试图向读者传递这样一个信号——阅读可以很时尚,历史可以很亲切,古老校园可以很“好玩”。
旧书市集融入百年校园
在历史发生地领略海派文化风景
19世纪末在上海诞生的圣约翰大学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如今变身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核心区域,静谧地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苏州河畔,在一次次修缮维护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旧书市集举办期间,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将受邀走进华政园,以“从圣约翰大学看上海文化的特质”为题开展讲座;此外,24号楼一楼将以“凝固的史书:建筑、方志与经济文献中的近代中国”为主题,展出一批珍贵的古旧建筑图录、上海及周边地区地方志与早期经济期刊。同期,在中国奥委会起源地——26、27号楼举办的“奥运从这里出发”展览也将开放。讲座与展览并行,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让建筑空间成为历史的讲述者。
市集现场不仅有图书还有各式文创
市集上还首次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风雷激荡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纪事》《时代花火——百年视觉符号档案》《起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记》连环画;《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梦幻西游:清彩绘全本西游记》等“高颜值”特装本,《中国国家地理》《商业周刊》《环球人物》等精品杂志将集中亮相,并将展销与国别史研究相关的主题刊物,展示上海近年国别史研究最新学术成果。
旧书收购服务与“书香车轮”流动平台将在此次市集全新启动,精准覆盖多元人群。主办方上海图书公司负责人介绍,“书香车轮”复古的三轮车形式,是对老上海走街串巷收旧书传统的温情致敬;线上估价、预约上门等现代化服务,则为这一传统注入当代效率,希望让旧书流通升华为一场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不同代际的知识循环仪式。市集期间,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上海图书公司古籍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朱静还将在现场讲解古籍修复和雕版印刷相关知识,演示古籍修复技艺。
“书香车轮”复古的三轮车形式,是对老上海走街串巷收旧书传统的温情致敬。
原标题:《苏州河畔华政园又闻书香!在历史现场,与旧书结缘》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