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9日消息(记者邵玉琴)体验沙漠冲浪、打卡观草原林海、围观体育竞技……在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叠加的“超级长假”里,内蒙古以“破局者”姿态在国内旅游市场强势突围。据统计,“十一”假期,全区接待国内游客达253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76.86亿元,同比增长9.77%,预订人次增长率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数据见证热度:流量与质量双重突破
这个长假,内蒙古旅游数据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从核心数据来看,不仅预订人次总排名升至全国第22位,细分领域更是亮点纷呈:呼伦贝尔国庆订单增幅一度登顶全国,成为内蒙古旅游的“最强名片”;呼和浩特则以456.88万人次接待量和32.53亿元旅游收入领跑全区,景点消费同比激增61.9%,全国消费规模排名升至第52位;而阿拉善盟凭借英雄会的超强IP,吸引了全国自驾游和越野爱好者慕名而来。
记者了解到,在“十一”前夕,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就曾提前预测,今年长假期间全区高速公路车流总量预计达599万辆,客车流量占比超83%,G6京藏高速、G65包茂高速等线路成为热门通道。在假期里,前往阿拉善的G7京新高速沙漠路段车流峰值较平日增长数倍,其中越野车、房车形成独特的“移动风景线”。同时,铁路加开多条短途与长途线路,民航优化高峰服务,多元交通网络支撑起庞大的客流运转。
产品创新:从景观展示到沉浸体验
记者发现,今年国庆长假内蒙古文旅“出圈”,核心在于打破“草原=内蒙古”的单一认知,构建起多元化、沉浸式的产品体系。每年的“十一”是内蒙古色彩最丰富的季节,跨越东西2400公里的广阔大地犹如打翻了的“调色盘”,将内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串成了一幅壮美的金秋画卷。
同时,温度适宜的内蒙古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全面激活了大美北疆的自然景观谱系,还将阿拉善英雄会、额济纳胡杨林、阿尔山温泉等特色IP形成“全域赏秋+特色狂欢”的空间格局。
此外,乌海市“沙漠看海”音乐会与《再见爱人4》同款取景地吸引年轻人沉浸式体验,而兴安盟界河漂流挑战赛、“秋来收稻”趣味赛事则让游客深度参与田园生活。
热情涌动:大美北疆“玩”出底气
长假期间,呼和浩特打造了令人惊喜的“镜头收割路线”:大青山下的回空间艺术中心以建筑美学取胜,塞上老街的国风大秀、公主府的中秋夜话以及京绥铁路文化园等人文景观赏心悦目;包头市推出的十大场景假日狂欢不仅让游客玩出了新花样,也触摸到了工业之城所释放的强劲文旅脉搏;而鄂尔多斯的“暖城三件套”烟火视觉盛宴、非遗嘉年华让游客领略的不仅一场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抚慰。
此外,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内蒙古体育赛事热情涌动,80项体育赛事及活动,涵盖足球、跑步、骑行、户外探险等多种类型,特别持续爆火的足球超级联赛犒赏了所有大众足球迷的眼福。据统计,内蒙古体育赛事累计参与人次突破115万,带动综合消费规模超5亿元。
从民俗展演到体育赛事,从星空夜游到沙漠狂欢,今年国庆长假,内蒙古用心烹制的“文旅大餐”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出行期待,也“玩”出了大美北疆文旅的特色和底气。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