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文旅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为目标,紧抓超长期假期和消费升级特性与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举措,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假日期间,纳入全市监测的37个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0.74万人次。
假日市场欣欣向荣
10月4日,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暨优秀剧目展演首场演出
一是文化活动绽放全城。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各级文旅系统以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为主线,聚焦“跟着戏曲、非遗、美食、文博游渭南”等主题,因地制宜推出各具特色活动及精品旅游线路,“文化大餐”点亮黄金周,有效激活假期市场。假日期间,开展广场舞、群众歌咏、村晚、“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文化活动1173场次,服务群众19.86万人次。开展非遗活动225场次,吸引28万人次沉浸式感受关中(渭南)非遗魅力,打破时空限制让非遗“触手可及”。其中,临渭剪纸、面花等手工艺品成为中心城区游客热门之选;富平阿宫腔唤醒老城记忆;澄城尧头陶瓷传承人与游客互动,共同体验捏塑、拉坯,感受陶瓷非遗的创作乐趣;大荔冬枣嘉年华、丰图义仓实景演艺、“阎公筑仓”沉浸剧等实现“农文旅”融合示范;蒲城县槐状元巡游、社火表演、非遗展销,实现“看、玩、购”一体化;合阳联动社区开展月饼制作、红戏演唱、联欢晚会,增强群众文化参与感。
韩城古城人潮涌动
蒲城清代考院节日气氛浓厚
此外,跨区域联动与深度体验成为亮点。潼关古城举办秦晋豫金三角非遗展演暨国庆游园会,推出《折戟辞汉》《潼关吏》特色演艺,打造文旅消费盛会。在“逛韩城 看非遗”活动中,华阴老腔以“黄土摇滚”的雄浑气魄震撼全场,线下超2500人次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达1.2万次。
华山景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二是景区活动体验感拉满。华山景区打造“中国红+非遗+潮玩”多维体验,西峰索道设主题打卡区、北峰索道举办首届潮玩节,开展“云端奏华章·交响颂山河”合唱、华阴老腔表演及武侠NPC互动;渭南市博物馆推出“博物馆奇妙夜”诗会,开展“泥条盘筑法”制陶体验、“中秋月满家国同庆”沉浸式诗会等活动,让游客触摸史前文明与渭南人文;少华山景区推出秋日仙境游览与国旗派送,盘龙岭索道日前正式启用,进一步丰富游客的观景路径;中华郡景区非遗绝技“火虎”表演成爆款,搭配国潮电音、万人大合唱《歌唱祖国》,成为昼夜狂欢的文旅热点;尧头窑景区推出“黄河·尧头窑·生活季”活动,展示生活类非遗项目,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此外,洽川景区打造《诗经》温泉之旅,仓颉庙开展华服识字、投壶……互动均获得游客广泛好评。
蒲城县“文化民生 欢歌蒲城”文化演出
三是文艺演出市场日新月异。全市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79场次,观众人数5.63万人。
“戏曲联赛”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渭南百团戏曲联赛”贯穿假期始终,集结十大戏曲剧种、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家国有院团和100余个社会团体(个人)参与,累计演出42场、参演3300余人,参赛规模、持续时间与覆盖范围均创近年新高。联赛现场及直播间观看人数达606万人次,网络视频播放及曝光量超过1.85亿次,被中央电视台、光明网等官方媒体广泛关注并深度报道,引起国际媒体和海外社交平台关注,国际宣传曝光量超360万次,活动累计吸引游客39万人次,配套的非遗展示、文创展销,形成“观戏+赏非遗+购文创”一体化体验模式;发放540万元电子消费券、联动携程推出酒店满减、门票折扣等惠民措施,有效推动戏曲文化与假日经济的深度融合,拉动文旅消费约1560万元。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蒲城“御街夸官”巡游、摇滚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等多元形态与传统秦腔小戏同台上演,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大荔创意打造“月满中秋”实景活动。通过“嫦娥”起舞、古人互动、月饼共尝等环节烘托氛围,实景上演原创剧目《丰图义仓》,将静态古仓变为动态剧场,让游客沉浸式领略文化美味,打造“小而美”的融合样本。
宣传报道战果辉煌
2025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渭南文旅获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高频聚焦,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宣传格局。
一是央媒集中报道,彰显文旅实力。渭南文旅资源获《人民日报》、央视多频道、中央广电总台等权威平台持续关注。《人民日报》以传统村落党家村为例,突出其“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报道被总网首页推荐,彰显传统魅力。央视新闻频道(CCTV-13)三次报道华山景区,涵盖节日氛围、游客互动及日出观景等内容,展现其作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吸引力。此外,央视戏曲频道播出渭南非遗剧种富平阿宫腔、大荔同州梆子,综艺频道《文化十分》节目以艺术视角解读华山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渭南文旅的传播维度。
夜晚的中华郡景区灯光璀璨,精彩活动引人瞩目
二是多元活动引流,提升游客体验。双节前夕,陕西广播电视台专题采访团走进蒲城、白水乡村,用镜头捕捉渭南乡村的文化厚度与体验热度,为双节假期游客出行提供生动参考。假期期间,全市各景区依托特色资源,推出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华山景区组织百人合唱、日出观景等互动项目,营造浓厚节日氛围;韩城古城及司马迁祠举办非遗主题系列活动,强化在地文化传承;中华郡、潼关古城等凭借特色体验成为游客“流量担当”。同时,市博物馆的陶艺制作等活动经国际在线海外版传播,助力渭南文旅走向国际。
三是全媒体矩阵联动,扩大传播声量。除传统媒体外,渭南文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矩阵式传播,发布活动预告、图文及短视频内容,增强互动性与传播力。澎湃新闻对“百团戏曲联赛”的持续报道,以及多家省媒对景区服务与假日管理的关注,共同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传播网络,有效助推“黄河华山 家在渭南”品牌火爆出圈。
来源:渭南文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