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交出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8天时间,丹灶共接待游客超40.6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收入超4500万元,同比增长41%。
这片因葛洪在此结灶炼丹而得名,走出过方献夫、陈澹浦、康有为等历史名人的岭南文化沃土,如今又以人文经济为统领,撬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从罗行艺术墟这个“现象级爆款”,到“主理人经济”潮流涌动;从文旅项目单点突破,到“四脉一核”构建文旅生态,丹灶的实践不仅推动了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更向外界证明,真正的文化生命力,在于既能守护传统的根脉,又能绽放时代的新芽。
仙岗社区举办番塔之光艺术节系列活动,持续开发夜游项目。 通讯员供图
爆款火爆
超21万人次趁艺术墟
“今年罗行艺术墟氛围很好,值得一去。”
“中秋下午去了罗行艺术墟,晚上有烧烟花和烧番塔,体验感很好。”
……
连日来,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罗行艺术墟”“墟游记”等话题热度高居不下,广大网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分享“双节”假期打卡罗行艺术墟的亲身体验,引发更多网友点赞留言,自发当起罗行艺术墟的“推广大使”。
今年9月30日,罗行艺术墟年度大墟“墟游记”正式开幕。活动延续去年首届“墟游记”的热度与盛况,在8天假期里,罗行艺术墟接待游客超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带动丹灶全域旅游收入超2150万元,同比增长39%。
艺术与岭南老墟的深度融合,始终是“墟游记”活动的最大特色。自今年5月以来,来自9个国家的58位艺术家先后走进罗行墟,带着“用艺术复兴乡土”的共同追求,进行在地创作。艺术在罗行墟里持续“生长”,孕育出一个个新的网红打卡点。
老房子里,竹编与金属交织成装置作品《龙门》,这是由艺术家孙犁和竹编手艺人甘惠玲以及附近几家金属制品企业共创而成;长堤边,艺术家谢建平在水塔上作画,在未来感十足的几何线条中加入罗行本地元素;南沙涌上,艺术家杨婉婷把宇航员“紫兰”带到了水面上,在罗行继续进行“共振”系列探索……
62组艺术作品,把罗行墟的老街巷、老房子变成艺术空间,让老物件尤其是市级非遗罗行竹编与艺术相融,彰显罗行文化特征,让艺术更具感染力,吸引无数访客在老墟里外探索发现。
在10月1日晚,罗行艺术墟以南沙涌为舞台,上演盛大的开幕式表演《绽放》,墟边的堤坝变成舞台、荧幕和看台,影像、音乐、舞蹈等跨媒体艺术现场立体呈现。精彩演出持续约40分钟,点燃了上万名观众的热情,也寓意罗行艺术墟以一次盛大绽放,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活动期间,罗行艺术墟还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坊、交流会、沙龙活动,并有唱片市集、车尾箱市集、电影放映会、音乐快闪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营造更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并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
“双节”假期,众多市民游客走进罗行艺术墟的图书唱片市集。 通讯员供图
过去的“双节”假期,除了罗行艺术墟继续扮演丹灶文旅的“流量担当”,丹灶还涌现出更多文旅爆款。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罗行艺术墟成为丹灶文旅的“流量担当”。 通讯员供图
仙湖万象仙堤开拓水上卡丁船、动力冲浪、音乐盒子、大堤夜市等新潮项目,吸引年轻客群;佰汇盈商圈发展培育超扬运动空间、冰雪童话之旅等新项目,打造城市休闲娱乐新场景;仙岗古村结合中秋烧番塔民俗,举办“番塔之光艺术节”,持续探索“非遗+艺术+旅游”发展路径;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在东平河道火热开赛,82艘龙舟竞渡迎国庆,擦亮“村村有龙舟,周周有赛事”的丹灶龙舟赛事品牌。
10月1日,南海龙超丹灶镇第二届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新安分站赛)在北江支流东平水道海琴湾段开赛。通讯员供图
丹灶深挖自然与人文资源,积极打造文旅新业态,促进传统与新潮有机融合,不断彰显城乡活力,为全域旅游注入崭新动能。
新潮涌动
主理人撬动消费热力
鹿川手作餐茶品牌广受欢迎,假期订单较平日显著提升;在仙岗古村,蟹泉咖啡在中秋节当天营收峰值超平日4倍;在良登村,谷仓稻田咖啡日均满负荷运营,主理人徐丽红表示假期8天持续保持高人气接待状态。
在丹灶城乡,一批乡村主理人返乡创业,以咖啡、轻餐饮、民宿等为主题创办一批青年网红小店,打造流量集中的热门打卡地。“双节”假期里,红火的“主理人经济”成为丹灶文旅的一股新势力。
涌动的丹灶“主理人经济”新浪潮中,又以罗行艺术墟的“主理人经济”最为澎湃。
自去年10月开墟以来,艺术力量集结打造罗行艺术墟,让一个传统岭南老墟转型为跨文化对话平台、文旅新潮打卡地,吸引游客、青年创客与资本关注,丹灶乘势构建艺术与商业共生生态,增强文化体验,拓展消费场景。
继去年引入顺誉食品、文创商店等商业项目后,今年罗行艺术墟吸引了更多青年主理人扎根创业。如今,在500多米长的罗行墟主街中山街上,墟渡酒馆、早羽咖啡、HUhuhuuu鸡蛋仔品牌店、墟℃手工雪糕、茹笙记私房菜、目闻·阅野集复合空间、清甜栈手工糖水铺、韩式炸鸡店等主理人项目错落分布在街道两旁,它们大多是以今年年度大墟为契机正式开业或试运营。
“双节”假期,罗行艺术墟内HUhuhuu鸡蛋仔等商店人头攒动。 通讯员供图
主理人带来首店首发项目,激活了罗行艺术墟的消费新场景。连日来,早羽咖啡、墟渡酒馆等座无虚席,文创商店单日营业额创新高,HUhuhuuu品牌店的鸡蛋仔订单排号超1小时,茹笙记私房菜、钊越渔家乐等多轮翻台,顺誉食品、清甜栈手工糖水铺等多轮售罄。
目闻·阅野集前身是一座老旧仓库,由丹灶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陆秀妙联合项目主理人将其改造成消费新空间,集咖啡、美食、图书、艺术展览等功能于一体,“墟游记”活动期间,这个复合空间举办了多场交流会、沙龙等活动,吸引客流无数。在陆秀妙和她的合作伙伴看来,艺术带火了商业,商业又能反哺艺术,这是个良性循环。
为了巩固这一良性循环,在9月30日年度大墟开幕当天,丹灶在罗行艺术墟正式挂牌成立罗行艺术合作社,依托过去一年多对罗行艺术墟的打造运营经验、成效,并以实体化平台,对这些经验成效进行继承、总结和升华,进一步打造闭环运营的机制和模式。
以此次年度大墟举办为契机,罗行艺术墟还招募了约15家在地主理人项目前来展示产品与理念,其中不乏在9月“创见未来·筑梦两江”主理人大赛中表现出色的项目。为支持这些主理人,罗行艺术墟不仅免费提供摊位与电力支持,还联合艺术家定制专属物料,让主理人的创意能以更好的姿态呈现,持续激活丹灶主理人业态。
“留量”激活
全域旅游点亮夜经济
今年“双节”假期,丹灶文旅取得新突破,还体现为日间客流向过夜消费的转化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假期8天,丹灶全镇酒店、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33%。其中,仙湖·青社酒店、雅湖别墅酒店等日均入住率超90%,东家小院、聚星里等精品民宿假期前三天入住率达100%。
游客的“留下来”,直接拉动夜间及全时段消费链条的运转。特色餐饮表现尤为抢眼,谭家菜·随意院子、康富囍宴等知名餐饮店在假期期间翻台率达到平日的2倍以上,蟹泉膳食冬瓜盅等餐厅也因过夜客涌入而营收大增。
“双节”假期,谭家菜·随意院子翻台率超平日的两倍。
此外,多元化的文旅消费场景也全面开花。青芸谷露营地等文化创意空间提供户外婚礼、露天赏月、星空电影等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家庭和团建客群;中秋之夜,罗行艺术墟在南沙涌边举行烧番塔,并有烟花、灯会、舞狮等活动;仙岗社区在中秋节当晚也举行了番塔之光艺术节,继今年上元灯会后继续深挖夜游项目。
国庆中秋假期,部分市民选择在丹灶青芸谷营地举办户外草坪婚礼。 通讯员供图
一个“住宿+餐饮+休闲”多元消费生态正在丹灶加速成熟。在此背后,丹灶重点围绕人文四水脉和仙湖科创核,发力沿江经济和全域旅游,通过深耕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将“流量”有效转化为“留量”。
比如,“四脉”中的官山涌城市水脉,正引领丹灶城市配套迭代升级。今年以来,该水脉沿线佰汇盈广场开业,已进驻华美达酒店、嘉荣超市等大型品牌;云山峰境广场已签约中国巨幕国际影城等品牌;翔通广场引入多元业态;华美达酒店开业,翰林湖万豪臻品之选酒店动工。综合商业体和高端酒店带动丹灶城央商圈上半年客流量同比增长76%,全镇游客过夜率同比上升25%。
围绕有为水道历史水脉,丹灶促成康园商业化运营与项目方签约,推进有为水道沿岸基础设施及绿美提升工程,激活仙岗、良登等沿线村居人文资源。
聚焦南沙涌艺术水脉,丹灶依托罗行艺术墟丰富内容呈现,完善商业和服务配套,并探索扩大艺术实践半径。
沿着北江生态水脉,丹灶大力推进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核心区清淤绿化、金沙水街等工程,今年引入冲浪熊等户外运动项目落户该片区,动力冲浪、桨板等水上运动引来大批游客。
在仙湖科创核里,仙湖万象仙堤以“水陆空多维体验+商旅融合”为核心,构建集生态观光、竞技赛事、科技娱乐、商业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文旅体示范区。
文旅资源串点成线,促成不同项目跨界联动。在“双节”假期,仙湖青社便携手罗行艺术墟的普蓝艺文中心,把艺术工作坊带进酒店,形成“住宿+体验”融合业态,带动仙湖青社在“双节”假期营收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我们一家原本只计划在丹灶玩一天,结果单罗行艺术墟就逛了一天,晚上住在仙湖边的酒店,第二天又去了仙岗古村体验烧番塔。”
广州网友“Kitty喵”在社交平台上写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丹灶已是一个能够让人慢下来、住下来、深度体验的综合性旅游休闲胜地。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林静媚
【作者】 林洛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