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8天假期,在青岛奥帆博物馆内,一场特殊的“文明接力”正温暖上演——70余名中小学生身着统一珠海路街道志愿者服装、手持正式聘书,以“小小志愿讲解员”的身份正式上岗,为来自五湖四海的6500余名游客讲述青岛的奥运记忆与城市故事,开展文明旅游劝导、咨询指引等文明引导,这群“10后”少年让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志愿精神及科技精神在双节假期绽放出别样光彩。
多方联动搭平台,“童声传薪火”活动落地奥帆
10月1日,“童声传薪火 志愿践初心”——青岛市“小小志愿讲解员”国庆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青岛奥帆博物馆启幕。
活动由青岛市社会课堂管理办公室、市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青团市南区委、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市南区文明办、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党工委、市南区科协、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团工委、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妇联、珠海路街道总工会、奥帆博物馆、青岛天映麦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策划。
作为青岛传承奥运文化、弘扬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打破传统志愿服务模式,聚焦青少年成长,通过一次招募、经历一次培训、塑造一支队伍、开展一系列服务,让青少年成为奥运精神的传承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展现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活力与温度。
沉浸式实景培训,打造“专业小讲解员”
为确保“小小志愿讲解员”能以最佳状态服务游客,上岗前,活动主办方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一套“实景化、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方案,精准落实“系统培训+实操模拟”双轨培养模式,让讲解能力从“纸上谈兵”变为“实战技能”。
培训中,奥帆博物馆资深讲解员纪亿芃、姜悦化身“导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场馆各个展区,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开展教学。从青岛奥帆赛的辉煌历史,到海洋科技的前沿成果,再到蕴含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两位导师将知识点与展陈实物、场景氛围深度融合,把原本枯燥的“基础知识课”搬进了鲜活的实景现场,让孩子们在触摸展品、感受场景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讲解内容,真正做到“让历史活起来”。
做好服务,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展现良好的文明礼仪。国际高级少儿形体礼仪培训师、2020中美超模大赛中国区季军闫文璐,聚焦“专业技能提升”,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礼仪课”。从讲解时的站姿、手势,到与游客交流的眼神互动、语气把控,闫文璐通过面对面示范、分组互动演练、一对一跟学带练的方式,细致打磨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帮助他们塑造专业、大方的讲解员形象,为后续上岗做好充分准备。
实操考核严把关,“小讲解员”正式上岗服务
经过系统培训后,一场严格的“实操考核”如期而至。孩子们纷纷走上“模拟讲解岗”,围绕场馆内的重点展品与核心故事开展试讲。考核过程中,导师们全程在场,针对孩子们的讲解逻辑、语言表达、礼仪姿态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调整不足、打磨细节。最终,所有孩子均顺利通过考核,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上岗资格证”。
假期里,正式“上岗”的“小小志愿讲解员”们活力满满。他们分散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区,有的站在奥帆赛模型前,为游客讲述青岛承办奥帆赛的难忘历程;有的围绕海洋科技展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科技与城市发展的关联;还有的主动承担起文明旅游劝导、游客咨询引导的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不少游客表示,听孩子们讲解格外亲切,不仅学到了奥运知识和青岛历史,更感受到了青少年身上的朝气与正能量。这种“科普+游览”的CityWalk模式,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度领略了青岛的人文魅力与历史底蕴。
聘期一年“长效服务”,青少年力量注入城市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小小志愿讲解员”并非双节期间的“短期力量”——他们手中的聘书有效期长达一年。
未来,孩子们将持续参与到青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讲、评、帮、乐、庆”各个板块中,以“小手拉大手”的创新形式,带动家庭、影响社会:不仅要把青岛的奥运故事、城市发展脉络讲给更多人听,更要在实践中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中来。
青少年是城市未来的希望,此次活动既是对奥运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也是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青少年力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让孩子们深度参与城市服务,既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综合能力,也能让城市文明、爱国情怀在代际传递中不断延续。在少年们的讲述里,感受“帆船之都”的荣耀过往,触摸志愿精神的城市温度,述说“一代人见证一座城、一座城托举一代人”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