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选择在成都周边品味巴山蜀水的文化底蕴,体会“贴地生长”的烟火气,获得“复得返自然”的疗愈感。一方面,成都周边区(市)县为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上新”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另一方面,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用脚投票,在成都热烈“奔县”——两者形成双向奔赴,让成都区(市)县假日旅游市场呈现出了火热之势。
用文化内核 构筑“诗与远方”的吸引力
连苏菲·玛索都出席的《漫游的史诗》艺术展,汇集丹麦、法国、希腊等国内外24部剧目、64场演出的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这个假期,这些“高大上”的国际性文化活动,都在彭州市上线,不仅直接拉高了当地整个文旅市场的“含文量”,也增加了区市县文化活动的“国际范儿”。
“上新”或时尚潮流、或国际化的文化活动,深挖传统文化潜力,做好在地文化活化,也恰恰是本次区市县假日市场的一大特点。汉代新都城遗址、川剧文化艺术中心、沙河书斋……近10个场景在青白江区城厢古城的上新,撑起了“千年古城诗润城厢”的假日文旅主题,立体生动地呈现当地独具魅力的历史底蕴和城市记忆;以湔江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契机,彭州市推出免费乘坐活动,以小火车线性公园巧妙串联湔江堰、文翁祠、丹景山等景点,打造“流动的文化体验线”;位于邛崃市的天台山旅游景区策划了“爱在天台月圆时”系列活动,以爱情主题场景、十二花仙子巡游、森林情歌音乐会和水上花船表演等,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拥有难忘体验……
以商业场景 满足游客多元消费体验
在蒲江,整合当地品牌酒、休闲食品、美食、长秋山景区、明月村体验等特色资源,创新推出了“白酒+零食+文旅”联动模式,设置长秋山野趣派对、明月市集,既展示酒品,也融合特色食品,推动风味融合与品牌互动,为游客提供新去处、新体验、新风味;在彭州龙兴集现场,品酒展位前排起“品酒长龙”,军屯锅盔师傅手没停过,日均卖出500+……贯穿整个假期的“村糖会”,将各地的特色美食、非遗文化汇聚到了一起,打造出丰富的商业场景。
多元的消费场景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也直接拉升了相关数据——
10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出的《国庆中秋假期出游 四川成都“村糖会”打造旅游新场景 吸引游客体验》报道,“截至目前,成都市在邛崃市、彭州市、新津区、蒲江县等14个区(市)县都举办了2025秋季‘村糖会’,开展音乐嘉年华、特色集市、寻味美食、文化体验、赛事活动等各类促消费活动100余场次,吸引游客近120余万人次。”极大地拉动了假日经济。
以体育赛事 带动做大“文旅大餐”
在新津就能看到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的赛艇对抗赛——10月1日—2日,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在新津举行。两天的赛程,辅以9大配套活动、全域60个文旅点位,吸引49.25 万人次游客在两天内涌入新津。赛事虽止,热度未歇——赛事结束后,不少游客选择留下来,趁着假期走进宝墩遗址、修觉山、天府农博园等点位游玩。被赛艇吸引而来的游客,成为国庆后半段品尝新津“全域文旅大餐”的主力军。
主打“体育活动”或“健身康养”牌的,不仅有新津。彭州市宝山“户外季”,为游客提供了滑翔伞、越野车、蹦极、滑索等运动项目;在天台山,对于热爱徒步的游客来说,可以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前行是绝佳选择,而喜欢悠闲漫步的游客,则可以选择在较为平缓的景区步道上行走……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各区市县在推广文旅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成都市23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成都23县(市、区)全方位游玩指南”,以“23味成都,10.1倍快乐”双节联动活动,分别从畅游、悦居、美食、乐购和网红打卡等维度,用创意海报的形式,为游客奉上成都23县(市、区)的全方位游玩指南,形成了巨大的引流合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袁弘 李娟 王丹 李柯雨 图片据各县市 责任编辑 刘春春 编辑 戴艾岑 审核 单正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