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孝感日报】
本报评论员肖青松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孝感文旅市场热度攀升。看数据、看人气、看热度,孝感正以创新的姿态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还想再来?
传统文化是孝感文旅的根基与灵魂。但传统文化景点的静态展示难以引起游客共鸣。孝感的“留客”之道在于创新体验场景,让传统IP“潮”起来。在云梦祥云湾,古建筑群打造成时尚的文旅消费空间,精心设计的雾森喷淋系统和灯光秀,让游客可以体验秦简书法、楚茶文化、非遗美食等,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享受到现代文旅的舒适与趣味。从槐荫河、祥云湾,到大悟宣化中原红街等,孝感正将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创新的表达方式,打造成沉浸式剧场,成功留住了游客匆匆的脚步。
孝感的留客之道,在于不断打造文旅融合的新消费场景。“双节”期间,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商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安陆“国韵潮声·月满华诞”国庆中秋文化交流节活动与“乡超”友谊赛联动上演,为市民与游客打造集观赛、美食、文娱、购物于一体的假日好去处,实现了文娱活动流量向消费增量的转化。全市足球联赛、孝南区澴川渔火夜市、孝昌七里湖商业街夜市等活动,集体育、美食、文创、娱乐于一体,有效拉动消费,城市“烟火气”愈发浓郁。
留住游客的脚步,不仅需要吸引人的产品,还需要优越的消费环境。我市从完善交通配套、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为文旅消费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政策看似微小,却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游客体验,让游客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用心与温度。
当游客愿意为一座城停下脚步,带来的不只是消费数据的攀升,更是一座城市品牌的重塑与口碑的跃升。可以说,孝感用创新的场景创造惊喜,用厚重的文化触动心灵,用极致的体验留下回忆,成功地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把“游客”变成“朋友”,让“过路客”成为“过夜客”,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