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黄金周热潮中,“成都礼物”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2家“成都礼物”门店售出1.6万件文创产品,接待88万人次游客,吸引万余外宾驻足。“成都礼物”的产品已不只是文旅商品,更成为成都核心城市IP的具象化载体,让抽象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触摸、可带走、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成都礼物’的核心,是将成都分散的城市IP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可消费IP矩阵’。”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城市IP的官方承载平台,“成都礼物”从立项之初便锚定“IP具象化”目标。三批次遴选出的223件(套)获评产品,精准对应成都历史文化、非遗生活、熊猫生态三大核心IP维度。这种IP整合让成都从“IP资源富集地”变为“IP产品输出地”,也让“成都礼物”成为外界认知成都城市IP的“第一触点”。
“文旅消费的升级,本质是城市IP体验的升级。” 相关负责人强调,不同于传统文创店的“商品陈列”模式,“成都礼物”通过场景构建,让游客在互动中感知成都城市IP的魅力,打造“IP体验闭环”。在宽窄巷子门店,专门设置“三国IP互动区”,游客扫码即可参与“三国人物打卡”游戏,集齐卡片可兑换限定文创,让“三国文化IP”从静态产品变为动态体验;祠堂街的“十分钟文艺生活圈”市集,更将“成都慢生活IP”具象化——在老街上喝盖碗茶、赏蜀绣、选文创,游客仿佛走进了成都IP场景里,消费行为自然转化为对城市IP的情感认同。这种“IP内容—场景营造—用户参与”的模式,让“成都礼物”不再是孤立的产品销售点,而是成都城市IP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双节期间到访“成都礼物”门店的万余外宾中,超60%会购买门店内的商品,其中金沙“太阳神鸟”系列、蜀锦手包、熊猫茶道盖碗最受欢迎——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引发国际共鸣,关键在于精准传递了成都城市IP的“独特性”。外宾买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个能代表成都的IP符号。曾有外国游客为了集齐“三国智名将录收藏卡”,特意前往武侯祠“成都礼物”门店,途中还打卡了锦里、杜甫草堂,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一家国际企业将蜀绣熊猫茶礼作为商务伴手礼,让“成都非遗IP”随商务往来走向全球,成为后续传播成都城市形象的“种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 蔺虹豆 编辑 戴艾岑 审核 蒲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