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丹桂飘香,“双节”同庆。
秋日的万峰林,被大自然用彩笔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秋日万峰林。
10月6日上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上纳灰村活动室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1000多名游客和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一场以“传承民族文化,共筑和美村寨”为主题的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随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乐曲响起,文艺演出活动正式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嘹亮的《敬酒歌》表达了民族群众的好客热情,独唱《五星红旗》点燃全场,舞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激情奔放,让人陶醉,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打糍粑活动更是把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
“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举办‘民族文化进村寨’活动,让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各族村民共同欢度国庆中秋佳节,一起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上纳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罗顺林说。
月圆寄相思,中秋家国情。中秋佳节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节点。游客与当地各族群众在民族特色村寨里,闻着稻谷飘香的气息,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品尝香甜的月饼,共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到现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精彩节目。
“我们出门旅游不光是看风景,更希望与当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度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深深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来自江苏的游客王仕兰满怀深情地说。
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上纳灰村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借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村寨,以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旅游,为民族村寨注入文化新活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沉浸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成为促使游客从“流量”转化为“增量”的新“引擎”。
节日氛围。
“游客增多了,我们农家乐生意好做了,蛋炒饭越卖越火了。”村民朱义学开心地笑着说。
2024年,万峰林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万峰林民宿集群异军突起,上纳灰村也逐渐成为多民族共居的大家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中华民族共同欢庆的节日里,上纳灰村以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各族群众同登一舞台、齐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各族群众通过活动,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文化之魂在每个人心中扎根生长,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准备登台演出。
据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兴义市在各旅游景区以及公共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民族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参加观赏体验活动的游客超30万人次,活跃了节日氛围。(文/图 陈湘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