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富饶的神山,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令人遐想的名字。莽原上,铁山边,古风猎猎,白云苍苍,文韵皇皇……走进白云鄂博,探寻她深厚的文化底蕴……
阿木斯尔河的水,流淌着草原儿女代代同怀的梦想;白云宝格德的风,传播着矿山儿女辈辈共守的追寻。
柔漫水声,浓郁山色,凝成歌,凝成画,凝成永恒跳动的人文脉搏,给我们自信的源泉,给我们信仰的力量。
在白云鄂博腹地,有两条土筑长城蜿蜒向西北方向延伸开去。那堆积千年的褐土,尘封了时空,尘封了记忆,但尘封不了胡乐的曲调,也尘封不了汉赋的韵律,一曲曲,一首首,传颂至今。
散落在草原上古朴、粗犷的岩画,真实记录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白云鄂博大地矗立起第一台钻机起,这片热土就吸引了国内众多文学艺术家的目光——马少波、徐迟、田间等等,他们用艺术拥抱白云鄂博,用热情点燃白云鄂博,写下动人的华章,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马少波的现代京剧《白云鄂博》、徐迟的报告文学《草原上的钻机》、鲍昌的长篇小说《青青的草原》等都影响巨大,反响强烈。
玛拉沁夫,著名作家,小说《矿山六月的第一个早晨》、电影剧本《草原晨曲》等均取材于白云鄂博。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把《草原晨曲》搬上荧幕,这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黑白故事片。
“乌兰察布晨风吹,草浪排排像海水。达尔罕,茂明安,察木壑水水潺潺。柴微星,北斗下,有座古老的大宝山……” 1956年-1960年,著名诗人阮章竞在包钢挂职体验期间,写下了这首传世长诗《白云鄂博交响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白云鄂博本土文艺创作也十分活跃。《白云鄂博歌声响》民歌集、二人台《十爱白云》、话剧《为了钢》等作品相继问世。尤值得一提的是,自编自演的话剧《洪师傅》代表内蒙古赴京参加全国汇演,剧组受到了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陆定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影剧院、俱乐部、阅览室等文化场所相继建立。这些文化场所,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好剧目,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收集了一本又一本的好图书……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白云鄂博就开始传承红色文艺基因。从机关到学校,从社区到矿山,到处都留下过乌兰牧骑队员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如今,两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依然活跃在白云鄂博街头社区,文艺演出,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所不同的是,“乌兰牧骑”变身“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多样的形态和更丰富的内涵。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打造“文化白云”为宗旨,文化文艺事业取得蓬勃发展。
已然举办了二十届的奇石文化旅游活动,奇石搭桥、经贸唱戏、文商结合,众多赏石界、文化界和经济界人士云集白云,观赏奇石,把玩奇石,品鉴奇石,同时吸引了区内外众多游客的关注光顾,使得奇石文化旅游节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优势文旅活动品牌。
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获得诸多殊荣,成为白云鄂博的一张耀眼名片。由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编创的舞台剧《风雪情真》自上演以来,赢得广泛赞誉,去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听姐妹事、品英雄情、看舞台剧,成为众多游客的热切心愿。
文化馆、图书馆提档升级,本土文化名家发展计划如期推进,文化精品不断问世,尤其是记录白云鄂博发展与变迁的图书不断问世,譬如《神山颂歌》《白云往事》《神山圣土白云鄂博》《回望白云鄂博》《初心可鉴》《草原英雄小姐妹——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本色——草原英雄小姐妹人生纪实》等等,这些图书所编录文章大都是白云人物、白云风情、白云故事,文采飞扬,情真意浓,是白云鄂博文化大观园中的朵朵珍葩。
“悠远的嘶鸣,回荡在这座神山;美好的传说,点亮了这片草原。风千年雨千年,风雨千年孕育着稀土的绚丽璀璨。草原拥抱着神山,神山眷恋着草原,一幅壮美的画卷,从这里漫向天边……”这是词作家葛·娜仁托雅在《草原神山》中的大手笔描述。
作为白云鄂博本土著名词作家,近年来,葛·娜仁托雅立足富饶神山,放眼北疆草原,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诚挚抒发热爱家国的深厚情感,在歌词创作上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
“白云鄂博,坐落在内蒙古包头境内达尔罕茂明安草原的腹地。千百年来,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完成了她一系列的惊世杰作,造就了这座瑰丽多姿的宝山。在一段现代工业梦想的伟大传奇中,开始闪耀出了自己独特的光芒。”
本土著名作家张钟涛,从年青起就以赤诚的心、火热的情、清澈的爱不断讴歌白云鄂博,写遍了家乡的山水草木、父老乡亲、过往今日,留下许多精品佳作。如今,他再度激扬文字,洋洋洒洒五万余字写就《草原晨曲唱响的地方——白云鄂博地区文脉梳理纪实》为养育他的这一方热土献上一个矿山之子的无限眷恋和诚挚祝福。
美丽的诗篇,还在一行行书写;绚丽的画卷,还在一幅幅描绘。未来的白云鄂博,必将更多诗情画意、更多文艺范儿。
供稿:张 鑫
视觉:张婷婷
主编:张 鑫
复审:王彦青
三审:段 科
终审:罗惠文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