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大假,孩子们为了回扬州买票,可谓一波三折。两人抓着手机等开票,第一时间票却没了。于是,一个节前两天回来,一个节后两天回来。大好时间白白浪费了几天。
好在都回来了。问他们节日期间有没有外出游玩打算,两人都笑了,想出去也买不到票啊。那么我们安排一天逛扬州?再说吧!
三号早上有雨,淅沥不停。雨停后自己出去骑车转悠了一圈。江阳路通往何园的路口,一块戧牌写着,大巴严禁入内。几位警察放弃休假,在那儿守着。里面的拥挤,可以想象。瘦西湖路上,距离大虹桥还有一段,戧牌显目。呵呵!
晚上三个人闲聊天。女儿给我看了几张截图:上海南京路水泄不通;外滩的人密密麻麻如过江之鲫;某景点上山的蜿蜒小道,游人的队伍比那年看上海世博会还要长。媒体报道,高速路堵成了鸳鸯锅……
扬州好点吧?我问了一声。他们立马找出东关街、瘦西湖等地的照片给我看。原来,我与这些景点的距离,不是骑车八分钟十分钟,而是跨山越海的艰难。是的,国庆大假就是一次人口迁移,从熟悉的地方到陌生他乡的短暂迁移。它不同于春节,能大致计算出人流的方向和大致数据。
国庆黄金周,玩的是心跳,是兴之所至的说走家走。至于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出去了,高速路免费。侥幸的心理总归有一点:或许,我们出去的时间和游玩路线,人少呢?出门才知道,没有假如。
到了目的地后的吃住体验,既是一次花钱买罪受的后悔,也是一次对所去地方可以黑的证明。记得五一黄金周,我在网上看到一条帖子,主要内容是大骂扬州免费停车没有给予更周到的考量。
这位外地朋友,颇受优待地将车子停在扬州主干道文昌路的某个位置。这条路如果本地车停放,不几分钟就会享受到一张罚单的优惠。节假日扬州人对外地客人的友好与牺牲,外地朋友绝对看不到。我们是能不出门绝不出门。能走路绝不骑车,遑论开车。
估计那位朋友停车时间不短,五一期间又比较热。回去后他发帖称,虽然扬州停车不要钱,但是没有给停放的车子遮阳挡雨。我忍不住笑了。到杭州西湖周边去停车试试?一个小时几十块钱不是吓你。人,被惯坏了。
其实,这里那里的拥挤,出门前应该多少有点思想准备吧。毕竟这不是第一个黄金周。我们在第一个黄金周的2000年去泰山,从泰安火车站下车一路攀登上山,体验感挺好,人不多。第二天下山选择了索道,被挤在人中间根本、、无法动磕,想出来徒步下山都做不到。
从那以后,再没有大假出行过。女儿对那次泰山游的记忆,根深蒂固。只要提到大假外出游玩,她便举出泰山索道的案例,并明确表示“我不去”!
扬州各大公园的单行线限制,对老扬州来说,不能容忍。我们喜欢在公园里悠闲地漫步,想逛就走走,不想逛找个地方坐一会。公园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样。单行线,顺着一个方向匆匆地溜达一圈,看什么体会什么?
观景赏花,要的是氛围与心情。我可以忍受高速路的拥堵,那是免费的代价。但是,我不能忍受公园景区等地拥堵到只能走马观花。越过高山越过平原来到心心念念的地方,绝不是为了一次浮光掠影的“到过”,而是想“知其所以然”。
大多数景区,黄金周大假的情况与扬州瘦西湖等景点差不多,甚至更加拥堵。这样的游玩,看不到细节,无法获得休闲放松愉悦身心。几天大假结束,劳心劳力费钱受气。倒不如在家消闲,舒舒服服。
孩子们回家过节,舅舅阿姨们非常开心。他们早早定下几天的安排,无非是吃什么和在哪里吃。白天在家看电视刷手机,晚饭时溜达出去,在扬州本土菜口碑比较好又不在景区范围的饭店,尝尝大煮干丝,品品炒软兜,再来个水晶虾仁,感觉不要太好!
对我这个曾经将旅游当做头等事做的人来说,这样的改变可谓大矣。不过,那时候的旅游体验比现在好了太多。大众景点没那么拥挤,小众景点几乎没人。随心所欲地闲逛,很美。
现在,不要说出去,就是在扬州玩,都要选一些微雨的工作日早晨。理由,你懂的。近在咫尺的美景,或许只能伸长脑袋瞄一眼。何必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