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荆州古城墙上,看着脚下斑驳的砖石,我常常想,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人是不是也站在这里,望着同样的风景?这座城市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着楚文化的辉煌。但说实话,过去很多年里,这些宝贝就静静躺在博物馆里,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

最近几年,荆州在楚文化传承上确实动了不少脑筋。就拿荆州博物馆来说,以前就是个看老物件的地方,现在可大不一样了。他们把那些出土的宝贝收拾得锃亮,还专门修缮了展馆。我上次去看,那个吴王光戟放在灯光下,寒光闪闪,讲解员讲起它的来历头头是道,听得我直呼过瘾。更厉害的是那些文物保护专家,他们修复漆木器的技术全国顶尖,连长沙、兰州这些地方的宝贝都往荆州送来修。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修旧家具的情景,只不过人家修的是两千年前的国宝。
说到楚文化的活起来,不得不提荆州方特的《屈原》演出。我带着孩子去看过,那水墨画风格的特效,配上真人表演,把《离骚》里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看得入迷,回家还非要学楚辞。这种把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做法,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还有非遗传承院,教年轻人做漆器、绣楚绣,不仅传承了手艺,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听说一个做漆器的师傅,他带徒弟一年能卖出六千多万的文创产品,这数字搁以前谁敢想?
不过,荆州在楚文化开发上也有让人着急的地方。比如,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愣是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爆款"。你去问问外地人,提到荆州想到啥?可能多数人只知道关公大意失荆州,对楚文化知之甚少。再看看文旅项目,东一个西一个,不成气候。上次我带外地朋友玩,从方特到园博园,再跑到楚王车马阵,累得够呛,体验感也不连贯。最可惜的是,很多项目就是看看展柜里的老物件,年轻人觉得没意思,来了拍个照就走。
要让老祖宗的宝贝焕发新生,还得下一番功夫。首先得有好故事,光靠几个文物撑场面不行。比如“楚国成语故事”进校园,把楚国的那些传奇故事拍成动漫,或者开发成游戏。
文旅融合这块,荆州其实有很好的基础。建议把分散的景点串成线,搞个"楚文化三日游"套餐。比如第一天逛博物馆看文物,第二天去纪南文旅区体验楚风楚韵,第三天学做漆器、尝楚菜。现在不是流行沉浸式体验吗?完全可以搞个"当一天楚国人"的活动,穿楚服、住仿古客栈、学楚礼。
最重要的是,要把楚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荆州的楚菜、楚绣、楚乐,都可以开发成文创产品。我去过杭州,那里连公交卡都做成西湖主题的,既实用又有文化味。荆州也可以学学,比如设计楚文化主题的文具、服饰,甚至手机壳。
说到底,传承楚文化不是把老物件供起来,而是要让它们活在当下。荆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解读古老的文化。就像我爷爷常说的,老房子要住人,才能保持生气。楚文化也一样,只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站在荆州古城墙上远眺,现代建筑与古老城墙相映成趣。我想,这就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样子——既守护着历史的根脉,又生长出时代的枝叶。荆州的楚文化传承之路还很长,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毕竟,老祖宗留下的这笔财富,值得我们用心去挖掘、去创新、去传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