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老赵走进了大同市博物馆,参观了“魏都平城”古代文物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北魏平城时代。

大同市博物馆
拓跋鲜卑源自东胡族,发端于大兴安岭北嘎仙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定国号为“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启了长达97年的北魏平城时代。


北魏平城遗迹图
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拓跋鲜卑以平城为国都,以北中国为舞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道武帝雄才大略,奠定了封建国家的基础;太武帝气吞万里,达成了北方的统一;冯太后、孝文帝的“太和新政”,更是推动了华戎一体,为古老的中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漆画“平城胜景”
走进“魏都平城”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组北魏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瓦当、莲花纹砖等让人眼花缭乱。

大同市北魏墓出土莲花纹地砖(北魏)
这些精美的构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平城宫殿的辉煌。其中,“传祚无穷”筒瓦尤为引人注目,它见证了北魏王朝对长治久安的期盼。

云冈石窟西部窟顶遗址出士“传祚无穷”筒瓦(北魏)
继续前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文物堪称展览的一大亮点。司马金龙是东晋皇族,其父司马楚之因受刘宋迫害而降魏,战功卓著,封琅琊王。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漆画屏风、石雕柱础、陶俑阵等,件件都是稀世珍品。漆画屏风是北魏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以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屏风共五块木质漆画板,两面皆有图画,图侧刊写榜题。画面内容延续汉代以来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如帝舜、周太姜、卫灵公、齐宣王等。其绘画以铁线描勾勒,人物衣纹流畅如春蚕吐丝,面部与手部涂铅白,服饰则通过分层渲染凸显立体感。

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画屏风(北魏)

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画屏风(北魏)
与漆画屏风相伴的石雕柱础,同样精美绝伦。石雕柱础共出土四件,础面以柱孔为中心雕刻双层莲花纹与四条首尾相逐的巨龙,方形底座四面浅浮雕环状缠枝忍冬纹,内雕伎乐童子。这些雕刻图案,既有中国传统的元素,又融合了西域的风格,体现了北魏时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石雕柱础
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石雕柱础
司马金龙墓俑阵则是另一番壮观的景象。这支由238尊陶俑组成的军团,包括仪卫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和甲骑具装俑等,他们头戴兜鍪或鸡冠风帽,左手勒缰,右手平举兵器,整装待发,仿佛即将踏上征程。

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陶俑阵

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陶俑阵
展厅内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文物,如釉陶执箕俑、釉陶仓、釉陶碓、釉陶踏碓俑等,这些文物生动地展现了北魏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大同二电厂北魏墓群出士釉陶执箕俑与釉陶仓

大同二电厂北魏墓群出土釉陶踏碓俑
墓室西壁还绘有劳作图壁画,画面以弯曲的道路分为两部分,左侧可辨认出毡帐、车舆、人物活动场面,右侧则绘有舂米、牛马牧场、庖厨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构图精巧,技艺娴熟。
墓室壁画(右侧)
墓室壁画(左侧)
北魏平城时代,是一个汇聚南北文明、兼容东西精髓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平城作为北魏的首都,成为了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示意图
云冈石窟的开凿,标志着西来佛教本土化的开端;平城明堂遗址和方山永固陵,记录着鲜卑人封建化的足迹。

大同城西小站出土北魏石雕屋形龛(复制品)
“魏都平城”古代文物展,让我近距离领略了北魏平城时代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过去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大同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头条##大同旅游##大同旅游打卡##北魏##北魏都城##北魏平城##推荐一个山西旅游景点##博物馆##值得一去的博物馆##就是爱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奇遇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