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从大理出发向丽江,一路是秋色,是收获。在这个极具辨识度的日子里,我们在玉龙雪山下,见到了李海燕。
相处的两天里,我们跟她去了丽江古城的餐厅、雪山下的农场和白沙古镇,又一路辗转,返回大理古城。采访在最后的时间进行,这让我们有底气丢掉她预习过的提纲。
“你是什么样的人?”冷不丁丢出这个问题,不知道会得到什么答案。
李海燕人生履历丰富,当过教师,开过米线店、民宿和餐厅,2009年打造“云雪丽”云南菜餐饮品牌,至今开了8家店,商业版图从丽江拓到大理古城。这在报端荧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但若在身边,她是妥妥的“女强人”。
而且,她已49岁,即将迈入“人生之秋”。秋天,有收获、有回顾、有展望,在这个复杂的季节聊人生,似乎也顺理成章。
锱铢必较的商人,吹毛求疵的老板娘,时间与身份的管理大师……问题抛出前,我们预设了回答。
但都不是。“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想过上很浪漫的日子。”李海燕的回答,打断了我们的想入非非。
故事一下变得更有趣。
教室与厨房
“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刚工作时,能让父母不再为我操心,能撑起家,辞职不是因为它不够好。”李海燕的坦诚里带着岁月沉淀后的通透。2004年以前的9年教学生涯,她渐渐觉得“人生像少了点闯劲,和想要的生活不一样”。
顶着压力,她辞职到丽江,开了家小米线店。现实给她上了一课,她端出的米线,连自己都承认难吃,厨师也抱怨,“跟着你看不到未来”。房租暴涨的压力紧随而至。
那些日子,她被压得喘不过气,白天守着门可罗雀的店,晚上回到出租屋,对着算不明白的账本发呆到深夜。
此后几年,她像个“试错者”,开过民宿、卖过包子,甚至经营过麻将室,却都以惨淡收场。2009年开的第一家小餐厅,撑了一年就濒临关门。“那时候才懂,做餐饮不是凭热情就行,早知道那么难就不做了,谁会做难做的事情?”
她描述那段日子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没有苦涩,“过去就算了,不能让这些阻挡当下,更不能阻挡未来。我还是豁达乐观的,像我妈一样。”
巍巍雪山看着这一切。
2011年,李海燕到上海学习餐饮管理。她像个重新入学的学生,系统学习产品构建、环境塑造与运营逻辑,第一次摸清了餐饮行业的门道。
2012年,“云雪丽”的招牌挂在丽江古城巷口,她站在招牌下看了很久。“‘云’是云南的云,‘雪’是玉龙雪山的雪,‘丽’是丽江的丽,我想把这里的山水味道,带给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人。”
食材朝圣
李海燕对食材的执着,近乎一种“朝圣”。
当同行都在找现成供应商时,她独自驱车扎进云南的深山,怕那些刚冒头的菌子、刚捞起的冷水鱼,在辗转运输中失了鲜。
莽莽群山是阔绰的。
李海燕的足迹遍布云南的山川原野,楚雄南华的牛肝菌,泸沽湖的波叶海菜花,怒江的见手青……每一味食材,她坚持“从大山背到餐桌”。
这份执着成就了招牌“秘制雪山鱼”。选用三江并流腹地生长550天的冷水鱼,用雪山水“辟谷”15天,搭配古法秘制泡菜。这道菜畅销13年,卖出超100万份,成为央视推荐的明星菜品。
她与玉龙雪山脚下的有机农场合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蔬菜灌溉全用雪山水。“我想找回那些本真味道。”站在农场里,远处雪山如画,她摘下一串圣女果,擦也不擦吃了起来。
农场里有个特别的“虫子食堂”,专门辟出一小块地让虫子“享用”,那些被虫啃成“蕾丝边”的小白菜,成了坚持有机种植的证明。这也是她认为土地该有的样子,是食材“货真价实”最真实的勋章。
觉醒之年
“五十知天命,这几年对我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觉醒。”李海燕说这话时,是在云雪丽大理古城东门店,已过饭点,店内无食客。坐在中庭,音乐关闭,彩旗被风吹得哗哗响。
苍山揽得下风花雪月,也容得下异乡人的梦。
2023年,云雪丽走出丽江,在大理开第一家直营店,现已扩展至两家。
她坦言,过去的自己“疲于奔命开店,想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如今,她更愿意“帮员工成长,让他们可以把这个事业做好”。这种从“做事”到“育人”的转变,被她称为“人生的觉醒”。
目前云雪丽有近180名员工,其中20%的服务年限超过十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员工成长体系,每年支出大笔培训费用,派骨干到北上广深甚至日本、韩国深造;设立帮扶资金,帮助员工渡过难关。
“商业和事业不冲突,云雪丽的使命是‘利他、利社会、利员工’,我把它当事业来做。”这是她经历商海沉浮后的感悟。“做生意要遵守规律,但做事业要多一份真诚和责任心,少一点唯利是图。”这种理念让云雪丽荣誉等身,成为员工口中“有温度的家”。
山的答案
在玉龙雪山和苍山脚下,李海燕都说过“坚持”。
“做企业最难的是坚持。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当我们把它拉开为十几二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时间跨度里,就是非常难的事。我平时最喜欢去那些开了几十年的小店,非常了不起。”
时至今日她仍认为,云南食材的核心竞争力,应是它生长的环境乃至食材的形状,这些天然有机的食材与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传统连锁餐饮截然不同,是顾客真正崇尚热爱的,也是她要坚持的。
“内卷”应是2025年的关键词之一,李海燕承认这样的坚持让她疲惫,早年的成功经验在当下似乎并没有奏效,棘手的挑战接踵而至。
“从深山到餐桌,漫漫长路,是‘坚持’让我走到了今天。坚持本真,坚持做好每件小事。”她露出了坚定。
空谈泛泛,她的坚持在每个店里都有见证者,澜沧江里的雪山丁桂鱼、每天现磨的泉水豆腐、从森林里背下来的野生菌……“我还是当年那个坚持想撞破南墙的人,做企业需要坚持,做人也需要。”
秋至冬不远,玉洱路上的两行银杏将成为季节的使者,用一袭金色昭告“冬来了”。所幸,四季之冬不是“人生之冬”。
“现在我最期待的事,就是等玉洱路的银杏变黄。以前到大理,来去匆匆,这次可以好好看看,享受当下的浪漫。”暮色渐起,云雪丽玉洱路店的厨房里,雪山鱼在铜锅中咕嘟作响,香气飘向街巷。理想主义者李海燕站在门口,看着游客循香而来。
这一刻,她不再是教师,也不是商人,而是从山里走来的烟火传递者,将理想、坚持和本真,化作碗中一缕香气。
这是大山的馈赠,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熬出的生活本味。
国庆活动
10月1日-8日,到云雪丽大理古城东门店就餐,可免费获得价值100元代金券/张!
暗号:大理融媒粉丝
记者:张辉 谢华新
编辑:杨润婷
值周:张辉 黑浩川
主编:李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